在《哈利波特》中饰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日前在社交网站发文,在地铁站进行“丢书”大行动:“我今天在地铁上帮 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地下的书)藏了很多本《Mom & Me & Mom》 这本书!看看谁明天能找到它们吧!然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去为自己坚信的一切战斗。”
前几天在中国内陆也掀起了一阵"丢书"模仿秀,只是不了解国情,理所当然地遭遇了冷遇,尤其可怜的是书们,被垫坐,被当垃圾收走,令人好心痛。
我从小喜欢书,刚上一年级时,放学回家就会把爸爸阅读的报纸翻开,呜哩哇啦读个不停,会认的就认,不会认的就乱掐个音给安上,当时就为这,还闹出了笑话,直到现在,父亲还在笑话我。
也不知小时候咋就那么喜欢书, 什么书我都喜欢拿过来读读,也不管是浅俗的,还是晦涩的,先囫囵吞下去。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阁楼角落里的那一堆小人书,父亲把它们码放的整整齐齐。在我的印象中它们一直在那里,当我能爬楼梯的时候,发现了这些宝贝,就把它们当成了我的宝藏。从光看图画到会认字,这堆宝贝不知让我翻过多少遍,它也教会了我不少的东西,在这里我知道了土改,知道了海蟹,知道了宝莲灯,知道了铁道游击队,知道了闻一多,知道了地道战,知道了水浒,知道了洪湖水,知道了姜子牙,知道了井岗山……
这些宝贝有一整套的,也有残缺的,有的崭新,有的页色已发黄,甚至有的只有残页;我都一本本如饥似渴地读、看,遇到残缺的,就好像饭没吃饱的感觉,只好自己脑补后面的情节和画面,也偶能弥补未看到之憾。如果遇到繁体字的,有时问父亲,有时借助画面来猜,竟也八九不离十。
小时候写作文,不像现在的孩子上什么作文班,我们那时是没有的,也许是得益了这些书宝宝,我写的第一篇作文直到现在还记得,是命题作文,写一篇人物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记得当时我写的是我外爷,写了他的外貌,在家里的一件事,写出了外爷的勤劳、慈爱。只记得当时老师大呼惊奇,把我的作文当范文甚至拿到高年级同学中去讲解,家访时当着父亲的面大大夸赞了我一番。我自是小孩子,只觉是写了想说的话,没想到受了这么大的夸赞,自是觉得意外之喜。
父亲见我喜欢读书,小人书堆已叫我翻了无数遍了,院子里有的小伙伴家中有书的也让我借、换都读遍了,语文书一发下来,我一天就读完了,时刻处于一种阅读饥渴状态。父亲就和母亲商量,节衣缩食为我订阅了半年的《故事会》,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了不起的事,我对这些书都非常宝贝,邮递员一送来,我就会用报纸给包上书皮再阅读,读完后要放进父亲专门给我放奖状奖品的抽屉里,这些宝贝都是放在一起的。现在回想起来,仍很感激父亲、母亲,他们是那么在乎我当时的感受,他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也比较杂《今古传奇》、《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当时认为能找到的 好书,都或借或买来读,而且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看,父亲虽然鼓励我多读书,但看我这样,仍不免担忧,就老给我讲谁谁谁眼近视了,怎么怎么不方便;谁谁谁鼻梁上架个"瓶子底",太难看了。见我不为所动,就撵我把书放着出去玩 ,瞅着父亲不在意,我悄悄爬上阁楼去看,结果没看两页,父亲就找来了,我只好下楼,又悄悄夹着书躲到屋后的小树林里看,小蚊子不客气地把我咬得大包小包,为了看书,我也顾不上了,一边看书,一边用手"啪啪"地拍蚊子。可是,时刻心系我的父亲仍跟着来了,这次是要把书收走,我只好投降,去玩一会儿。但我还有一招,父亲不知道,就是半夜打着手电筒钻在被窝里看,但是"不听老人言"的我也终于为自己挣来了近六百度的近视。就为这,父亲还很自责,认为没把我管好。
很多时候,书对于我来说就好比"饭",但饭可不吃,书却不能不看。看书,所以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见不得不惜书、不爱书的人和事。近几年,忙碌的工作让我很难闲暇地读完一本好书了,物质生活虽然还好,但我明显感到很饿,是精神上没饭吃了,看来这"书饭"我还得赶紧去多吃点,免得脑中越来越空了,真是"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