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了。
家门口栽满了杨树,柳树,高耸半空,茂密的树叶和枝干,遮挡住了整片天空。夏天的闷热,郁郁葱葱的树林下,遮蔽了阳光的毒辣,还抵挡了一半的热气。
我妈做好面条,我们端着饭碗,坐在树林岗上吃饭。前院子的铁壳奶奶带上一把扇子,端着一碗面条,席地而坐,一边吃饭,一边跟我们聊天。
一会儿二大娘也端着饭碗出来了,脱掉脚上的鞋子,坐在屁股底下,也加入聊天的行列之中。
正在我们吃饭期间,一阵风吹来,将我们身上冒出来的汗水消散,二大娘嚼了一口大蒜,吞了一口面条,带着河南土音说:“咦,这天真凉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门口的树越来越少,起初,是砍出来一条路,后来前院后院都计划着盖房子,似乎一夜之间,树都消失了。
没有了树,没有了避凉的地方,只能闷在家里,家里的风扇扇出来的都是热风,汗吹走了,但心里又添了一股燥热难耐的感觉。
后来,去了外地读书,夏季的热,也都是在学校里度过。
高三那一年,女生还都穿着长袖长裤,也许是穿习惯了,也不觉得有多热,反而心静自然凉。
真正令我燥热难耐的时候,是我大二时,暑假在郑州学习英语,住在我五叔家。他们家是一套老房子,窗户狭窄,夏天来临的时候,风几乎进不来,只能靠家里的风扇消暑。
他们生活非常节俭,不浪费用水,淘菜、淘米水留起来用来冲马桶,也因此,我常常不好意思洗澡,每次洗澡都有一种罪恶感。
晚上整个屋子如同蒸笼一般,即便躺在竹席上,翻身就是汗水,又潮湿有粘黏,心里焦热难受,像是等着变成焦红薯一样。
从郑州回去之后,我妈说我身上一股酸臭味。
后来,毕业之后,我开始租房子,也有了独立的空间。第一次租得房子,一套小标间,朝北,一个月350块钱,是我找遍了整个城中村最便宜的房子,也是最干净的地方。
那是个女孩居住过的地方,墙上贴满了壁纸,屋里装扮的非常可爱,温馨。
郑州的夏天,似乎长着一个模样,无论是在五叔家,还是自己租住的房子,晚上都是一样的燥热,凉席又潮又黏。不过洗澡非常方便,为了消除身上的焦热,一个晚上我冲了三次澡。
早晨没有心情打扮,洗刷之后,就赶紧跑到公司凉快。那时候,我最盼望的是什么时候能够住在空调屋里。
不久的将来,我实现了这个梦想,跟一个二房东签订了协议,住到了带有空调的老式家属院里。但住进来之后,才发现不过是空谈,空调只是摆设,不能使用,还被他骗走了1000块钱的押金。
城中村的炎热似乎厉害几分,夏天最令人痛苦的经历,就是那段时光。
现如今,已结婚生子,我期盼已久的生活终于实现了。我住在了空调的屋子里,而且还是自己的房子,我很难在去想象当初的热,有几分毒辣,几分刺激。
晚上,跟jiang先生绕着CBD跑了三公里,汗流浃背,脸色通红,喘着的粗气,一点点的平缓下来。
芒种之后,现在的天气就像情绪多变的孩子,热的时候,非常热,站在空寂无人的马路上,总会有一片透明的蒸气在升腾。冷的时候,还需要披上外套,来抵御突然之间袭来的寒意。
白天在办公室里有空调,夜晚,卧室里调好28°一直到天亮。
曾经听到一个主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很难感受到夏天了。
现在的条件也意味着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有能力去抵御炎热的夏季,只是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初心,记得当初如何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跑完三公里,我站在艺术中心门口等待jiang先生,凉风吹来,让我带了一个寒颤。之后,我坐在台阶上,两手不停的揉搓着两条大腿,摩擦生热,身体就有了一些热度。
台阶之下,几个穿着蒙古族的姑娘和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扭动着身躯,灵活的肢体,在多部手机面前笑颜如花。
背后搭建党的100周年的景观,与这些年轻人形成了鲜明对比,1921年7月到至今,在这个期间,有多少先烈们为了中国的发展,新文化的创新,时代的变迁而牺牲。
《觉醒年代》就是一部自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我们看到了文化的革新,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我们看到了万众一心,全国五四运动的声讨,让每个中国人当家做主,我们看到了誓死保卫民族,保卫国家,保卫领土,致自己于万劫不复的英勇平凡的人。
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可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坚定,有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夏天,也是见证了我们当下的时代,一步步向前创新,一点点看到了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