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还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
齐云山上,有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
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今年夏天,我坐索道上山。
齐云山属于丹霞地貌,世所罕见,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红和棕红。
山上有一处所在,名唤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
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
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听导游说,齐云山上的道士属于全真教正一派,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
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108处,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导游解说到太素宫止。
我自己看着地图,沿着山路继续往前,走不多远,便是小壶天,有不少学美术的学生在此写生。
小壶天系由明代的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
进门后,便是一个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沿着山路,继续向前,便是与丹霞山崖融为一体的太清宫,太清宫墙壁的颜色为红色,建筑为徽式,很是耐看。
齐云山上还有一个造化奇观,名曰五指峰,和人的五根手指头最为神肖;等我亲眼见了时,觉得真的和五根手指头像极了,尤其是大拇指部分还微曲着。
齐云山的耐看,还与一位英雄有关,他就是与水泊梁山头领宋江齐名的方腊,齐云山上有座方腊寨。
史载,北宋方腊义军在齐云山的独耸峰上屯兵,凭借险要的崖涧和天生的云雾,把守要隘,居高临下,用刀剑和滚石把宋朝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齐云山上,粮草丰盈,池塘满溢,方腊依岩洞建寨,本来可以固守,但义军中出了叛徒,一夜之中,决了池水,烧了粮库,义军陷于绝境。
方腊设计退了官兵,下了齐云山后,在浙江帮源洞被捕,后方腊遇害。
游人稀少,我独自攀爬方腊寨。
去方腊寨的山路陡峭险峻,古道上天光明亮,以南则云雾弥漫,可谓奇景。
我面向南,站在古道上,拍摄到了多幅云雾翻滚聚集的画面;于我这个北方人而言,江南的云气是我永看不厌的一道风景。
爬到山顶,便是方腊寨。
寨子面积不大,但易守难攻,山石上立有方腊和他部下的英雄群体雕塑。
方腊寨后面是方腊洞,在去方腊洞的路边,我拍摄到了两只硕大的翩翩起舞的蝴蝶。
方腊洞是一天然石洞,洞内宽阔,地势险峻,能藏不少兵马。
从方腊寨归途,遇到一种十分漂亮的花儿,可惜不知其名。
我看地图上标有詹东台读书处,便向一位扫落叶的老大爷打听。
他告诉我那片儿还没有开发,并且告诉我那边有比方腊洞更大的石洞,还有一处名为楼上楼的景观。
看看时间,才一点半,现在下山未免太早;我决定往里走一个小时再回来,三点多钟下山。
老大爷叮嘱我,进去后切不可走远,里面没有人烟,很是危险,稍微看看就赶紧回来。
接下来的路虽然不是铺好的石径,都是些土路,但我过去爬山时惯常走土路,所以不觉得有什么。
一个人走进去,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前朝,一切都是静寂的。
我踩着落叶,踩着胡适、黄宾虹、陶行知等前世游人的脚印,大踏步地朝前走。
经过了一线天,见过不少一线天,但都没有这里的纯正,窄得够可以,我脚登手爬才勉强上去;经过了楼上楼(山下原来有座庙,现在仅剩遗迹,山坡二楼还有座小庙宇);我一直走到齐云山的东南出口,又折回来。
一个人走在这样的山林里,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特别担心哪儿窜出一直狼什么的。
对照着地图,我找到了那个老大爷说的比方腊洞大得多的多的山洞,确实宽阔,但光线昏暗、有些阴森、令我觉得毛骨悚然,有些像西游记里白骨夫人的洞府。
前方再没有路,我便返程。
带的水早就喝光了,每经过一个山洞,我都要饱喝一顿石壁上滴落的山泉水。
经过楼外楼时,我攀登了上去,发现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不少信徒还挂了锦旗表达感激。
下山途中,又碰上那个老大爷,还有一个卖山货的大姐。
我把手机拍的照片给他俩看,他俩一个劲儿的夸我,说我真行,言说已经好几年没去楼外楼了,楼外楼再往里的那个山洞,这几年更是几乎没有游人去过。
这是真的嘛?
我听了,有些小兴奋,也有些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