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一直很火,任何涉及推选、决策的活动,都需要它出场。所谓民意就是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这就要对每个人的意见进行采集,常见手法就是投票了。那么投票能体现民意么?
投票,首先要有选项。选项的制定过程,如果深究的话,一定是一个有失民意的环节。因为选项不管怎么定,都表达不了民意。先考虑一个问题,民,是否有权定选项?如果无权,那么在投票时,就属于被迫投票,只能从既定的选项中选出“还算可以”的一个。如果对选项不了解,那就只能闭眼睛投了,这和投硬币的区别只是结果多一些罢了。如果有权呢?那就乱了。小至团伙,大至国家,都有大量的民,每个人各有各的想法,提供的选项将是五花八门,且十分冗长,一旦在这些选项里进行选择,就成了自选自的,当然也无法民意起来了。
从选项的制定过程也暴露出,民意似乎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存在。那么假设选项已经够民意了,投票过程,依然无法体现民意。
我所经历的投票,多是从多数中选出若干项,最后以票数决定优胜者。现在假设,要从甲、乙、丙三人中选出一人,共有20人投票。投票结果为:甲8票、乙7票、丙5票,所以自然是甲胜出,没毛病吧?没毛病,那么,这个结果是否够民意?并不够。因为选择丙的人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乙视为第二人选。假如没有丙选项存在,原本投丙的人中,可能会有4人投乙,1人投甲。那么最终的票数就会是甲9票,乙11票,乙才应该是获胜者。如此,若选择了甲,就不是大多数人的意愿了,又怎么能是民意呢?
此时可能会有人认为,那就先淘汰丙,最后让甲和乙PK。看上去似乎更合理了一些,那就让我们继续推。假如先把丙淘汰了,按照上面的假设,乙最后会以11票胜出,这回貌似够民意了。其实不然,因为那些选择甲的人中,可能会有7人认为丙是第二人选,所以假设只有乙和丙竞选的话,他们就会选择丙。这样再加上丙原来5票,结果就会是12票,而乙会获得8票,乙将被淘汰。
继续换一个思路,甲和乙PK,乙和丙PK,甲再和丙PK,这样会如何?最后,你可能会得到一个神奇的结论:甲胜过乙,乙胜过丙,而丙胜过甲,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实际上,这其中的原理,和上述的两个假设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人们心中的优先级顺序,比如,在某人心理,优先级是甲乙丙,而另一个人可能是甲丙乙。那么似乎按照优先级排序进行投票,就可以保证民意了。实际上,即使是这样,也会形成明显的冲突。具体的推理过程及实例,请移步《魔鬼数学》,它会让你收获更多。
经过一番推理,最后你会发现,不管怎么制定策略,都无法代表群体之中的大多数,也就是说,民意是不存在的。然而,倒真的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结果非常明显,比如20个人都远了甲,那么一定是民意无疑了。可是,事实上如此分明的结果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不科学且不实际的安排。就好像是在问员工对工作的建议,却提供了三个明显区别的选项:加薪、取消周末、加大任务量,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民意实际上不存在,可是有人相信它存在就足够了,投票毕竟是一种能够让人信服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但是,民意不存在的事实,倒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就是永远不要想着被绝大多数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