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介绍了另一种因为类型一进程加工,对个人自主性的破坏。
框架效应 与 描述性不变原则
认知吝啬鬼 实在是太偷懒,只要有现成的东西,不管好坏,照收不误。它允许别人给自己设定关注点、可以接受同一问题的各种表达方式,然后无脑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却没有意识到,不同的表述方式,会让人有不同的理解,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人们对本质相同但不同描述方法的问题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
同样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框架,可以进行变身
这种现象违背了描述性不变原则,即 人们的选择不应该因为问题的表述方式变化而改变。如果违背这一原则,表示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有序的偏好。如果一个人会仅仅因为描述问题的措辞改变而逆转对一个问题的态度,那么很明显,他就不具备最大化预期效用的能力。所以,是不是会违背描述性不变原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理性的重要方法。
工具理性
税收政策可以很好得用来检验框架效应,因为在这个议题中更换框架太容易了,但人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这么做。 税收的框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对一部分群体的减税,对于不符合减税条件的人群来说,就是在变相地惩罚。因为无论政府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政府要为那一项服务筹集的资金数目是固定的,对一部分人的免单,那么意味着必定有另一部分人会因此要缴纳更多税款。同样,减少买房者缴纳的赋税,其实就是对租房者的惩罚。
平等启发式
由于对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框架可能让我们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可以说,那些有权选择框架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们的决定。
有一种降低认知资源使用的启发式加工方式,称为平等启发式加工(equality heuristic),对一个存在多个维度的问题,在框架下只看到一个维度,习惯性地认为平等即公平,然后简单地进行平等化处理。不会想到一个问题中存在有多个维度,而这几个维度不可能同时相等。
框架效应 以及其他因为认知吝啬鬼导致的思维倾向,是对个人自主性的巨大威胁。
人们的选择偏好更多地收到外部因素(有权塑造环境、改变描述方式、措辞 的人)的影响,而并不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心理特征和偏好。由于大部分情境都有多种不同的框架去解释,所以,与其说人们拥有稳定的个人偏好,不如说是外部环境的引导决定了我们所谓的个人偏好。
平等启发式会让我们的行为、观点和态度屈从于他人设定的框架,个体立场会因为这些框架的变化而发生巨变。而我们对行为的解释,也往往只是为已成的事实寻求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而非真正目的。
翻手是云,覆手是风:框架效应 与 前景理论
对于框架效应是如何产生的,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框架的基本原理,是对给定表达方式的被动接受”。因为给定的一个框架就像一个对焦点,之后的思考或认知加工都是根据这个对焦点展开进行的,如果要选择其他框架重新进行对焦,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和认知资源。
这既指出了人们会误入框架效应的圈套,是因为认知吝啬鬼,也提出了免受框架效应影响的方法。
选择其他框架重新进行对焦
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要学会习惯性地打破框架,由自己重新设定框架。人们一旦意识到同一个问题用不同框架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就会自己去想法子,试图解决这种不一致带来的失谐。
只要愿意跳出已有的框架,从多个角度思考,自己重新设定框架,就可以避免。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描述版本,只需要有一点点提示,很容易看出版本之间是等价的。比如,同时给出两个版本的方案,就能意识到之间是等价的,不应该因为描述的不同改变决定。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 用前景理论解释了框架效应会产生不同答案的原因。前景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
零点。人们将当前既无损失也无收益的情况作为零点,然后对不同选择的后果进行编码处理。
效用函数。损失的效用函数比收益的更为陡峭,即同样的量,损失的痛苦远大于收益的喜悦。
这就解释了人们在可能损失的情景中,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是厌恶风险的。
额外津贴 与 学费退款:前者会被编码为从当前状态发生的正向改变,后者会被编码为过去财富状态的改变。后者是回到了零点,而前者是有了收益。放弃收益比接受损失更容易。所以,额外津贴的框架会导致更多的消费行为。
如果政府想要刺激经济,鼓励民众增加消费,退税政策应该被称为税收红利而不是退税款。退字意味着原本属于你的钱回来了,财务停留在维持现状的状态,前景理论预测此时人们花钱的概率较小,因为属于损失,效用函数陡峭。税收红利表示钱是多出来的,属于收益,更愿意花掉这部分钱。
广告商也很了解框架的重要,因而会说”95%脱脂“,不会说“含有5%的脂肪”。
信用卡行业对 现金和刷卡支付之间的手续费差额 如何称呼的讨论,最终决定使用现金消费享有打折,而不是刷卡收取额外费用的说法。 额外收费会在消费者心理编码为损失,带来负面效应,打折会被编码为收益。由于收益的效应函数比损失平缓,放弃打折比接受额外收费更容易。 这样让人们将额外收费视为常态,使得信用卡收费更容易被接受。
尤其是在政治上,许多政见上的分歧实际是不同框架之间的抗衡,因为政客都明白,能够设置框架,就不战而胜了。而许多改革者的战术,就是让公众明白,传统的观点只是被所有人接受的一个默认框架。 布什的白宫行政团队坚持使用税收减免这个词,关系到征税制度的争论。既然需要减免,就说明有重负,那么实行减免的人为大家移除了这个负担,就是英雄,如果有人阻止,就是恶霸。 这与语言学上的隐喻有关,当用减免来描述税收时,隐喻是:征收的税款是负担,免除负担的是英雄,阻挠的人是坏人。
两种研究方法 的 结论
框架效应是造成理性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类似这样的理性思维研究,有两种研究方法:被试间研究设计、被试内研究设计。
被试间研究设计,是将被试人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分别处于不同的版本的情景中。 被试内研究设计,是每个被试人都要面对两个不同版本的情景,只不过两个情景的关系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两次会间隔一段时间。
被试间研究设计中,被试者的框架效应比较明显,因为过程中,没有任何提示信息表明描述性不变原则被破坏。框架效应的大小与智力水平毫无关系,高智商与低智商的被试都受到了框架的影响。 被试内研究设计中,结果有些差异。虽然框架效应不是很明显,但依然存在。框架效应大小与智力水平明显有关联,高智商比低智商受框架效应影响小。
所以,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优异。
给出线索、提示信息
如果在现有的智力测验中放入对理性思维的测量,人们的智力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
智力 +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