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文发表于:28th July 2021,《不用數字的研究》,作者:周弋渲
曾几何时,科技对许多行业来说只是一个与自己领域不沾边的新兴产业。到如今,科技开始往各行各业渗透,从泾渭分明到边界模糊。未来,科技不再会是一个行业,因为各行各业都是科技业,所有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反观金融业,在科技的加持与催化下,它比科技业拥有更好的基因,让所有公司都成为金融科技公司。凡是公司运营、产业兴盛,都离不开稳定的资金链,换言之,金融资本是命脉、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正因如此,原本卖3C产品的苹果公司开始大力推广他们的信用卡,从传统金融业务着手以便让客户更好地过渡到Apple Pay的使用;Uber和Lyft公司也为司机专门设计了金融借记卡,从源头上解决司机的金流问题,以此留住更多的司机。不止是这些独角兽公司,像是电商平台Shopify、健身软体开发商Mindbody等软体即服务(SaaS)公司几乎一半的收入都来源于金融服务(Strange,2019)。可见,发展金融业务可创造出独特优势,而金融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许多公司竞相争取的地盘。
在科技真正走入金融行业之前,整个金融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出现过重大的创新。多数公司也无法像今天一样去开辟金融领域,发行自己的金融产品。为什么像苹果、Uber和Lyft都开始踏入金融产业?科技如何改变金融行业,以下将从传统行业结构、科技带来金融业的转变和发展优势三个面向探讨。
传统金融业为何难以创新?
风险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整个金融行业最大的课题。为了保障资金交易的安全性,整个行业都时刻处于严格的法规控制下。不仅如此,就产业结构而言,构建每个环节的基础设施也是极度困难的。拿银行来说,如果你要开一家银行,首先需要申请执照。执照的申请大概就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接着需要构建银行的核心系统,然后还有数据系统、支付系统等等,用来记录用户数据和金流去向。不仅如此,还需要遵守不同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像是严格落实KYC(Know Your Customer)和AML(Anti Money Laundering)等。由于资金安全是银行的重中之重,防诈欺等安全软体的构建也在整体系统的考量之中。当完成以上所有基础设施的构建,都需要至少不包括任何产品研发的两年时间,以及投入可能超过数十亿美元的IT预算(Strange,2019)。这仅仅是简化的纳入银行业务必须经过的申请流程,而真实情况远比这复杂的多。这也造成了传统业者很难突破监管法规、层层桎梏去作出突破性的创新,也很难快速推出新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对于来自其它产业的企业若想要开创金融业务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无论是申请资质、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非其能力所及。
科技如何改变传统金融业?
传统模式下难以进行的金融创新,在有了科技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软体后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在软体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公司的帮助下,整个金融产业都将受益于成本和复杂性的降低。换言之,银行或是任何企业都无需再自建系统,即可拥有原本需要花费巨额才能构建起来的基础设施。例如,某公司想要构建一个财务预算系统,他们需要了解客户所有的财务信息。但不同银行有不同的系统,不同系统拥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光是为了增加服务的覆盖率,更好了解客户财务信息,该公司就需要构建和维护数十家银行系统。然而有Plaid这样的“即服务”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就可以帮助该公司构建和维护这所有银行的帐户集成,最重要的是还能将数据转换成统一可用的格式。公司只需要使用Plaid已经构建好的系统,前期的系统研发、过审都不再是问题,还免去了花费巨额时间和技术投入的成本。
类似的基础设施公司的出现带动了整体行业的发展,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创公司。在产业链的每个层级(上述提到的执照、核心系统、支付、数据、监管、防诈欺)都有不同的SaaS新创公司提供着基础的金融设施,像是可以简化抵押贷款的应用程式Blend、预支薪水的服务平台Earnin、整合各类金融服务的Synapse公司、帮助做金融预算的Propel公司......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后,企业无需自建系统,整个金融产业将不同以往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机会。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完整构建的软体替换掉旧有系统,减少维护费用,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产品和更好服务客户上。
为什么所有公司都将成为金融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的出现带来了创新机会,也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形态。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发展金融业务,而未来所有的公司都可能会是金融科技公司(但是更精准的说,应该是巧妙运用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根据知名金融风投人Angela Strange在a16z峰会上的说法,她认为未来所有的公司都会是金融公司是因为所有的公司如今都可以借助多种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以低成本和高速度构建自己的金融服务(Strange,2019)。然而我认为能够让所有的公司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不仅是有了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路,更重要的是因为金融的本质。
知名经济学家William Goetzmann在其著作《Money Changes Everything》中提到金融有四个关键要素:在时间上重新配置经济价值;重新配置风险;重新配置资本;以及扩展资源重新配置的通路和复杂程度。金融科技扩展了资源通路,降低了复杂程度,而企业则可利用金融业务重新配置经济价值、风险与资本(Goetzmann & Goetzmann, 2017)。
中国已经有非常多的企业开始发展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租房平台自如,提供自如白条(类似蚂蚁花呗的借贷)、自如客专享分期贷款金融服务。这项金融服务不仅可以降低租客租房的压力,吸引更多客源,而与租户签订的《租房合同》和《贷款合同》后,他们一次性就能收到来自租户的一年租金。数据显示,如若按照自如公司对外宣称的50万间房源的标准来看,每间平均月租3000元人民币,租户租金一次性至少交三个月,有些会按年付,而自如平台交付给房主的租金是按月交付,那么通过中间的金融服务,自如的沉淀资金将有百亿级别。不止如此,自如还借助银行和债券放大金融杠杆,总共发行了规模超过25亿人民币的资产抵押证券(钛媒体,2019)。
此外,像是科技巨头腾讯和阿里更是通过科技构建起从支付、信用、保险、券商、微贷、理财等金融产业一条龙服务,且在风险控制上比传统的银行更为出色,坏账率远低于传统银行。阿里集团的蚂蚁花呗,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技术,根据用户行为轨迹、经济实力、消费偏好、社会关系等全面完整的描绘用户画像,让风控变得快捷又简单,也间接降低个人借贷的门槛。蚂蚁花呗只收手续费不收利息,而手续费的利息仅为2.5%。如若用户消费12000元,分三期还款,总共的热利润就是300元。而阿里的月活跃用户为9.02亿,可想而知光是花呗单个金融服务就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王海,2021)。
不止是自己做金融产品,金融投资也给这些科技金融巨头带来市场优势和收入。像是腾讯投了估值为10亿美元的公司就超过120多家,不乏互联网行业的领导品牌,像是哔哩哔哩、搜狗、拼多多、美团点评、趣头条等。投资带来的净收益就超过200多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投资30多家基金公司,像是红杉、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等(钛媒体,2019)。
总而言之,开拓金融业务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可以像苹果、Uber、Lyft那样帮助推动主营业务;也可以像自如租房、阿里巴巴、腾讯一样,掌握价值、风险和资本配置的主动权,用钱生钱,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科技金融业这些年的发展潜能整个商业市场都有目共睹,尽管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不会就此松懈,但未来金融业务一定不再将局限于金融业内,未来每一家公司都会是金融科技公司。
參考文獻:
Strange A. (2019). Every Company Will Be a Fintech Company
Goetzmann, W., & Goetzmann, W. N. (2017).Money changes everything: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鈦媒體. (2019).為什麼所有的公司,都成了金融公司?
王海. (2021).阿里財報:月度活躍用戶數增至9.02億,螞蟻貢獻利潤47.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