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曦班级:1402019学号:14020199006
【嵌牛导读】: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嵌牛鼻子】:智能硬件
【嵌牛提问】: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如何?它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智能硬件的出现,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目前它的发展有哪些挑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嵌牛正文】:
相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智能硬件的热度还是远远不足的。毕竟智能手机作为生活的必备要素,或者说,已经完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移动支付的出现,使得智能手机在生活中扮演了更加重要得的角色。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硬件甚至只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并未有丝毫的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硬件的确在有些人的生活中出现了,甚至让他们过上了更加健康和便利的生活。
智能硬件是一个科技概念,指通过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而智能硬件移动应用则是软件,通过应用连接智能硬件,操作简单,开发简便,各式应用层出不穷,也是企业获取用户的重要入口。改造对象可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表、电视和其他电器;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电子化的设备,例如门锁、茶杯、汽车甚至房子。
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咕咚手环、Tesla、乐视电视等。
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现在,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有:空气净化器类、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手环手表、无人机、智能汽车等。其中,我所了解的有手环手表。我个人买了一个小米手环,虽然不像其他手环那么高大上,功能很多但它有一些基础的功能,比如说计步、心率测量、睡眠监测等功能,对于我来说,它对我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使得我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使得我试图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健康。
相信如果已经或多或少接触了智能手环的人一定有着比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清楚智能手环的益处,以及其带来的优点。智能手环如此,其他智能硬件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优化人类的生活品质,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认为智能硬件被人们所熟知,也仅仅是时间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各方面的手段了解到智能硬件,并开始去接触它,感受它所带来的益处。如现在的“小米百货”,你可以在小米官网上了解到很多的消息,你会发现,小米为你的家庭布置了完善的结构,你所拥有的是智能家居,你的整个家庭,都变的更加智能化,当然也更加安全。
小米一家公司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如何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硬件会像智能手机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会生活的更加轻松,生活也将成为如天堂一般的美好、无忧无虑。
但不是说,智能硬件就一定会发展那么顺利,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它还将面临如下挑战:
同质竞争端倪初现:虽然智能硬件产业尚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关注度高,包括传统制造业、互联网企业、初创型企业等参与厂商众多。然而目前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产品应用服务开发滞后,功能单一,造成国内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端倪初显。以可穿戴设备为例,我国已有众多科技型企业发布了各自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但智能手表多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使用,娱乐化功能也不外乎运动、睡眠监测等,产品差异性小;而智能手环多提供健身、健康及睡眠管理,产品之间差异性也不大。
跨界协同合作存在壁垒:在企业跨界合作中,存在部分壁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传统厂商的合作存在壁垒。以智能汽车行业为例,一方面,互联网等科技型企业由于政府管控、投资巨大等壁垒很难进入汽车整车制造环节;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厂商不愿意与科技型企业合作,而是自己开发相关智能控制或车载系统。二是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存在壁垒。这一问题在提供医疗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上表现尤为明显。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开发的心率、血糖检测等功能,检测结果不精确,一定程度上并不具备医学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所搜集的大量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经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处理后,需专业的医疗人员给出相应诊疗建议,但由于行业壁垒较高,可穿戴设备与医疗领域的合作较少,降低了数据价值。
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尽管我国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与生产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明显,但在关键核心零部件环节,受支撑产业的影响,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如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我国在柔性显示技术、小尺寸柔性储能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特别是由于国内企业在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支撑能力较弱,制约了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等感知层关键环节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我国传感器基础薄弱,尤其在制造技术方面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全球专利布局与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全球科技变革速度的加快,智能硬件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竞争的战略要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纷纷将知识产权保护当成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非常重视专利布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针对我国的专利保护战争将会越来越频繁。因此,国内企业在不断探索、完善智能硬件相关技术的同时,还需提高专利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布局。
尽管智能硬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依旧显得薄弱,尤其是在技术上的创新以及专利方面欠缺较多,故还需要长久的发展才能弥补甚至追平先进技术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时间的流转希望可以带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