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一本村上春树的新作《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有一章节阐述的是老先生对于日本学校的一些看法,拜读了之后恍然醒悟,原来不只中国的教育制度是这样让人诟病,日本同样也是。
小泥巴出生在山东某贫困县小山村,1990年11月生人,5岁就去了村上的幼儿园,一排瓦房,最西面一间屋就是幼儿园(就是一间房间),隔壁就是一年级二年级(当时是一年级二年级同一个老师上课的),再往东面就是村委会办公室。这里所说的幼儿园只是一间房间,没有现在幼儿园的设施,只是父母去农田干活寄托给老师和老师看管孩子的一间房间。现在只模糊记得当时上课的情景,同学们一排排坐在木凳上,老师在一块立在窗台的黑木板上写写画画,不过这位女老师很是和蔼,小泥巴每次过年回老家也都能见到。上了一年幼儿园,父母就让我去隔壁村的小学上一年级,这一去足足去了六年半。
村子南面有座大山,供村民开挖石头山土养家糊口,北面有座小山供小朋友们玩耍。去隔壁村的小学要绕过北面的小山,走土路十多分钟,我们暂时就叫它鱼山小学(这所小学现在已经没了)。去的第一年感觉比自己村上的学校好很多,又有商店又有花园,记得当时的零花钱是一毛一毛给的,烧饼两毛一个,辣条一毛一个,偶尔冬天的早饭就这样解决(因为家里穷,那时候烧饼配辣条已经算大餐了)。班级里同学有同村的,也有很远的村子的,最多的还是本村的。小时候不爱和人交流,只有别人和我讲话,我才回几句,一般就是闷着头学习、发呆或走路。一年下来大家慢慢熟悉之后,话题逐渐多了,也慢慢放开了。到升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同学你不得岁(必须满够六周岁才可以上一年级),要再上一年一年级。当我带着这个沮丧的消息回家告诉父母后,父母才告诉我:当时进这所学校也是找关系才让进去上一年级的,再留一年也没什么,刚好你那么瘦小,再留一年长大点,也没人敢欺负你了。这些话当时感觉很有道理,竟然答应了。就这样又再上了一年一年级。
在小学记忆深刻的有几件事:
第一件事 上到四年级的时候,听说校长要离开学校了(忘记当时为什么离开的了),这位校长脸很大眼睛也很大,笑起来显着非常可亲的那种,当然对我们也很好,每次周一升旗仪式时都能听到他洪亮的声音,记得他带我们数学课。那天天很热,早上来的特别早,就和同学去学校河边树林里捡知了猴皮,看到校长骑摩托车的身影,就赶紧跑回教室了。不一会来到我们四年级教室说了好多话(包括批评了我们去河边树林的事情),说着说着校长控制不住就哭了,班级里好多同学也哭了,然后离别的时候一一与我们击掌告别,像极了日剧《女王的教室》里的场景。
第二件事 忘记是一年级要背乘法口诀还是二年级了,就是有一名特别严厉的数学老师,上课拿板擦砸人,回答不上来问题拿板凳腿打人的。背乘法口诀更是严格,全班都要出去,他一人坐在教室门口,谁会背了就去找他背,背对了就进教室。当时天还很热,大家边背边流汗,当时大家开玩笑说是在“晒油”。
第三件事 两所学校联考。当时更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所小学,联考当时应该是为了考察学校教学的情况,方便评估优劣。和成绩和绩效挂钩的事情,老师们也是费劲心思,暗示同学们作弊,甚至当时考试时外校老师明目张胆地帮该校同学作弊。这种情况前段时间从上海家长的口中得知,现在在上海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知道这三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只记得校长的面孔,记得老师拿板凳腿打学生的情形,记得老师帮学生作弊的场景。那为什么这些事情二十年后还是会发生呢?老师还是那么急功近利么?老师还是那么不顾及学生的感触么?老师还是那种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职业么?
一年级留级一年,然后又上了五年小学,然后就从鱼山小学升到镇上的初中。前面说小泥巴小学上了六年半,升到初中上了半年的初一,班级里八九十多个人,放下桌子板凳只剩一个身位的空(就是如果要从地下捡东西,要让后面同学往后拉下桌子才能弯腰的那种),班上很吵很吵的,因为大家都是从小学升上来,儿童的气息犹在。住宿更是糟糕,大通铺加上下铺,半夜同学偷偷抽烟,欺负弱小的同学,泡了一包泡面出去了回来只剩汤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才12岁,要和村上的小伙伴骑自行车将近一小时,周天下午来上学,然后上完一周的课程,周六中午再骑车回家。记得当时一个星期生活费只有十块钱,包括吃饭、零食和文具。上了半年父母问我:在学校怎么样,要不要去你舅妈那个学校(县城里面较好的学校)上学。当时父母问话只是告知一下,决定权不在12岁的小泥巴身上。然后下半学期又回到了鱼山小学,来读五年级,备考县级中学。记得那一年开始流行“非典”,板蓝根几乎每天一包冲剂喝掉,然后早上中午晚上教室校园都要打消毒剂,,当时也是活得心惊肉跳的,打个喷嚏别人都会多看你几眼。
但是“非典”没能阻碍考进县级初中,因为有半年的初中学习基础,上课还不算费力,但是发现英文还是没县城的学生讲的好。来到县城,发现大家穿的用的吃的都时尚了许多,学校不提供住宿,在离学校一两公里处找到一所提供学生住宿的公寓,半年交一次房租,一个月买一次饭票,宿舍宽敞了许多,上下铺,中间有走动的地方。一起住的大多是体育生和复读生(即初三再读一年),有篮球运动员和田径运动员,当时他们聊篮球,我还是听不懂的。当时13岁,正经地离开了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回家一次,慢慢学着洗衣服袜子,习惯着离开家的感觉。当时还很小,脸白嫩白嫩的,在公寓晚自习认识了几位大姐姐(复读生),有时候在公寓外面疯跑。记得有一天晚上,疯跑完被一位个子不太高很卡哇伊的大姐姐抓住了,就是“壁咚”的场景,小泥巴是靠墙的那位,清晰地记得她问我:接过吻么?我说没有,她就吻过来了,不过我跑了(太害羞)。从那个时候起,慢慢地情窦初开,但是还是不太会和小姑娘交流,一讲话就脸红,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初中三年一晃就过,当时要中考,其实一个应届班级能考进六七个高中学校的就不错了(当时班级五六十人),很不幸当时有点痴迷网络(感觉这是借口,就是没学好),初三又再来了一年。我也成为了复读生,一年过得很压抑,复读班人数很多,整天做试卷,动不动就一个月考试一次排下成绩名次。在这种氛围的驱使下,第二年中考考上了县城第二中学。
感觉初中也没留下太多回忆,只记得和同桌去网吧通宵,第一次看岛国电影,第一次会打灰机,记得那天晚上“壁咚”我的那位女生,记得瘦弱操心的班主任,记得经常下课前给我们聊“三国”的语文老师。初中让我慢慢适应离开父母认识这个社会,让我情窦初开,让我知道了凶吉险恶。考上高中后,在家要有两个月的假期,估计是没有了学习的压力,身高疯长,从一米六多足足长到了将近一米八。导致初中同学在高中开学见到我都很惊讶。
如果说初中我是一个闷头小伙,那么到了高中慢慢地放开了自我,开始尝试着表白,送女生回家,牵女生的手。当时班级男生特别好胜,动不动就和别的班打架,好多都是群架,那时候我还很怯弱,不敢靠近。当时我们班在全年级都很有名,提到我们班级都是负面消息,倒数第一,又开除了谁什么的。高中开始打篮球,也没人教,就投篮和防守(防守超级认真),高二已经热爱到一种极限,中午吃完饭休息那会也要去操场打一会。这个习惯导致我在高二面临开除的境地。我们班名声不是太好,然后班主任怀孕,休产假把我们班交给了一位“老巫婆”,对不起这么形容一位老师和班主任,不过她上任以来开除了许多学生,因为打架,因为违反所谓的纪律,更甚者中午打篮球。
之前养成了中午吃过完打篮球的习惯,可是有一天,学校颁布学生吃过完之后要在寝室好好休息或者在教室学习,其他地方一律不让去。这就和晚上偷偷跑出去网吧通宵一样,抱着篮球翻墙去操场。那天同样也是,这次不一样的是年级主任把我们“逮住了“,然后告诉班主任让我们回家反省几天(学校有规定,违反纪律回家反省,如有再犯直接开除),必须让家长领回家,然后送回来。然后可恶的事情发生了,回来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聊,今天刚反省完,去打会篮球放松一下,打完球回来的路上碰到了班主任,这次直接要把我们开除,再次叫来家长,说什么就要开除,记得一起的有三个,两位让家长领走了,母亲来到学校,对我也很无语,当时小泥巴也感到很恐慌,不上学能去干嘛,然后母亲让我跪下向班主任道歉什么的,当时母亲也哭了,我也哭了,怎么说也没用,就是开除。最后还是找了关系,才罢休让写检查什么的。这件事我估计能记一辈子,记得母亲来到学校对我很失望的模样,记得年级主任和班主任高傲的神态,记得当时灰暗报复的心情。
当家长和学生哭着留在学校,当学生犯了错误就要开除,或者说当学校已成为一所囚笼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所学校有什么意义存在,难道只是为了提供大家拿到高中文凭考取大学的一个平台,我理解的学校不是这样,学习不只是文化科学知识,还有为人处事道德谦逊的态度,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也有欺骗蛮横不及人愿的事情,老师应该告诉同学们遇到这些挫折和不幸该怎么做,一个做人的道理。而不是看着你不是学习的料就滚蛋,你在这里打扰别人学习就开除你,你每次考试倒数第一就坐最后一排。当学校变成这样,我不知道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提高?
从那件开除事件后,高中生活变得很压抑,直到高三说服父母开始练体育,打算走“普体”考大学,因为当时按往年升学率一个班级五十多人,应届班最多有三名考上大学本科的(当年我们班刚好三位)。高三开始练习体育,早上下午练长跑,在体育队虽然累但是没有在班级里的那种压抑了,然后在队里找了位女朋友,日子充实快乐。一晃就到毕业的时候了,大家纷纷留照纪念,然后高考。很不幸,普体泡汤,高考考出了正常水平,专科。家里让复读一年,然后选择了一所复读学校再战一年。考到了上海的某所高校。
大学四年,打篮球,玩游戏,谈恋爱,实习找工作。刚进大学那会,一腔抱负,想在大学干出来点名堂,慢慢才知道这不是象牙塔,而是一座围城,在里面的人想赶快出去,还没来到这里的人拼命地要挤进来。上课睡觉玩手机,老师讲得无趣,都是考前三天努力备考,考过万幸,考不过补考或者重修。学费生活费昂贵,收到的效益只是毕业当天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印象最深的老师就是大一刚开学的一位思想政治老师,在阶梯教室给我讲了一节课关于大学应该怎么过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的前景,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感谢这位老师。
高中和大学收获最多的就是朋友和恋爱,还有就是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不知道学校给与了我什么,一个交到男女朋友的平台?一个交钱拿到证书的培训机构?一个毁灭和遗忘梦想的地方?之前读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要上大学?“提高个人魅力,提升生活态度,增加责任感”等等益处,我想说的是,这些不是老师给与我们的,大部分老师只会一节课讲PPT,这些提高要看你交到的朋友,经历的事情,读到的书籍。好多大学生毕业照样回家依靠父母,照样有大少爷脾气,照样懒惰的生活习惯。能在学校得到提高的,是你小圈子里的氛围,你朋友的影响,你自己的思考和改变,不是学校和老师给与的。
就像村上春树老先生所说:不寄希望于学校“把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起来”,只要“不要把那些拥有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扼杀掉”就行了。记得之前讲过,不要试着改变现在的社会,只要努力从中毕业就行。但是我感觉这就和中国的体育制度一样,姚老板向篮协提出那么多意见都被否决,但是提出来了就是进步。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有好多老教授提出来过,但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农村学生辍学务工,欺负殴打弱小同学,老师随便开除学生,学校限制学生自由等等现象。关于学校,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育人的地方,不只是一个教授课本的培训机构,老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关心每个同学的成长,您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全班同学,您们所说出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全班同学以后的素养和行为,所以请尽其为人师表的责任,多去和学生谈心,不要让同学们害怕您们,同学们的心灵都是善良和脆弱的,不要把同学叫过来只谈成绩只谈学习。虽然教育制度是攀比成绩,攀比学校名次,攀比学校就业率,但这些除外还有同学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做人的准则和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您们去指导,在这里恳求您们尽自己的努力,您们的学生长大之后会感激您会怀念您的。在此谢过!!!
附小泥巴艰辛上学旅程
1995.8——1996.7 幼儿园
1996.8——1997.7 小学一年级
1997.8——1998.7 小学一年级留级
1998.8——2002.7 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
2002.8——2003.7 初一上学期和小学五年级下学期(重新考县级初中)
2003.8——2007.6 初中四年(初三复读一年)
2007.8——2011.6 高中四年(高三复读一年)
2011.9——2015.6 大学四年
关于学校,我还想说,不知道和我这种相同经历的人多不多,我只知道,在我们那里升学确实很难,要么辍学,要么再复读一年两年或者几年。敞开大门多迎接善良的学生们吧,学生们都是国家的希望,多培育出一个学生,国家进步与发展会更快。
不要让学校变成一所盈利机构,不要让有些人为了躲避社会而躲避在学校这个小环境里面,老师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形象,一个指导学生的长者。
作者:小泥巴
完稿日期:2017.3.4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