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老爸的小情人。这几天,一向选择老爸早上送她上学的这位小情人突然不要老爸送了。
“妈,明早你送我去学校哇,”晚上女儿悄悄凑到我面前,一脸贼笑。
“嗯,考虑下,”我满心窃喜,哈哈,一直想争取的福利,马上到手:“你不是说每次去迟到就给同学说,'今天又是我老妈送的,你懂的,'吗?”
“你知道的,”女儿欲言又止。
“你不是嫌老妈早上做饭动作慢,开车也慢,容易迟到吗?老爸怎么怎么好,怎么啦?”
“老爸嘛!”
“又骂你啦?”
“就是嘛,这几天每天都是,一起床就说我,昨天早上让我把垃圾带出,我乖乖带上车,好心觉得放他旁边有味道,说垃圾有味道放后面。”
“嗯。”
“他就气呼呼地说,知道有气味,都不及时拿出去丢!”
“然后呢?”
“我们就争了几句。”
“后来呢?”
“我说'我不想理你了','我还不想理你',结束!”
“就完啦?”
“最后我关了车门就进学校啦!”
跟着正面管教导师学习了一年多,我知道孩子想把事情和感受告诉家长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建议和解救,这个时候倾听是缓解孩子情绪、真诚沟通的解药。
一年前,没有经过学习,如果碰到这个事,场景应该是这样的:
“他就气呼呼地说,知道有气味,都不及时拿出去丢!”
“老爸天天说你,都是为你好啊!肯定又是你老不起床,老爸着急啊!”
“我知道,但他不要一大早就说啊!影响一天心情”
“你就体谅下他吧,丢垃圾我们分工了的,该你扔的时间你不扔,还要我们反复提醒,反过来是你也会不高兴的。”
“今天是你们扔好不好!”
“那还是因为你周末没扔剩下的!”
“我周末还一大堆作业,放两天又不是不扔,昨天还不是我扔的!你们也体谅下我。”
“你什么一大堆作业,有时间睡懒觉半天都不起来,还没时间丢垃圾,你做了作业吗?一会儿又耍手机……”
“我平时努力刷题你又没看见,这学期我上课都好认真,你们从来都不肯定我……”
感觉咋不对了呢?当妈的明明是想让爷俩和好,咋越扯越远,女儿咋就这么蛮不讲理呀!居然还眼泪花花!
我们从哪儿得来的荒唐想法——如果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必先让他她感觉更糟!
一年多的学习实践,让我明白改变复印件必须从改变原件做起。
于是,我改成了这样:“哦,真令人难过,一大早就不开心,我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那我明早把闹钟闹好,打开门,你来放音乐哈。”这是我以前和她约定的起床流程。
“好的,来,抱抱!”
“爱你,老妈。”
“me too!”
回顾一下,我用到正面管教的工具:认同感受,了解大脑。
只有当孩子感到被倾听时,才会听你的。
只有当孩子情绪好起来了,他她才愿意做得更好。
但是,我们当妈的是不是还是担心不指出孩子的错误,会不会娇纵孩子,以及行为习惯纠正的问题。
其实我们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不是表示我们认同孩子的行为,了解大脑,我们是等待一个更好的交流时机。
我们相信孩子,相信她自己都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女儿小心翼翼“我乖乖带上车,好心觉得放他旁边有味道,说垃圾有味道放后面。”倾听,让孩子更能敞开心扉,说教只能给孩子反击或逃跑的话题。
亲子战争就是这样偃旗息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