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我其实很反感读国外的小说,那拗口的名字和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很难让人有入境感。不过,《偷影子的人》算是个例外,《追风筝的人》又算是一个例外。读这部小说,总觉得有一个感性、深沉、温柔的声音在耳边轻轻的讲过往的故事。坦诚自己的心,尽管过往不堪,尽管很久以来一直被内疚之心纠缠,但作者仿佛把每一个读者当朋友,毫不隐瞒的倾诉,如果我在他身边,很想抱抱他,拍拍他的背,说一声:没事,说出来就好啦!
内疚往往是因为说不出口,却抱着抛弃不了的执念。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
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
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
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
阿米尔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
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
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
每个人都向往有这样一个朋友,他总是和自己亲密无间,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友谊贪婪的享用者,而不是付出者,每个人都是真情的接受者,而不是发出者,那么,做别人的“附属品”,能成为真正的友谊吗?阿米尔就是这样的人,在他心里,他是主人,哈桑是仆人;他是普什图,哈桑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哈桑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所以,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这个悲剧可能渐渐被长大后,受尽凌辱和破坏的哈桑淡忘,但他却被逃避责任的内疚感缠绕一生,索性我想,我宁愿是那个肉体的受害人,也不愿做那个精神的受害人。
工作状态中,我们也有一群谈得来的朋友,大家总是一起玩、逛街、谈天说地,意气风发。那是在我们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属于物理学讲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残酷的工作关系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
友谊和爱。
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
想到小学时被我们一群人孤立的那个姑娘,我甚至忘了大家孤立她的原因,只记得大家以说她的坏话为乐趣,一个人的罪恶不可怕,一群人把心底的罪恶感拿出来亮在日空中,这才可怕。当时丝毫没有考虑过那个姑娘的感受,可现在才发现,那种歉疚感竟然一直藏在我的心底,让我在日后的交往中,对别人都存着一分畏戒。
想到老五,我大学的铁磁,一直默默的跟着我,按照我的步调,我的想法、我的作息和我的饭谱生活。甚至最后一年,陪着我考了一年研,直到我俩双双落榜,我都不知道,她考研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回乡,真的有继续深造的打算吗?
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即使对哈桑的孩子做了最大的弥补,可是,阿米尔自己心里的伤害,又何尝得到弥补?不管多久,相信阿米尔心里永远给哈桑留着这样一块地方,那个他曾经伤害过的仆人,那个为他千千万万遍的朋友,那个和他留着一样血脉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