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是他创业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是通过这个过程使得他在河北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政权。而他之所以能够拥有河北,完全得益于他的个人特质。前面通过乾、坤、谦、履、姤、萃、中孚来具体讨论了他的个人特质,刘秀为人有追求有行动,谦虚有礼,与人相处能够发现对方的才能,在河北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力之后,就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围绕在自己身边,并且刘秀对他们也是信任有加,授予权力。这时候未来帝国的核心领导层已经初具雏形。对于刘秀和众将领而言,彼此都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刘秀需要众将领来辅佐打江山治理江山,众将领也需要刘秀来维系统治政权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正是这种相互依附的关系,使得政权无比的稳定和强大,较快的实现了一统天下。
离卦是讲相互附着的卦象。相互依附守正是亨通的,利于蓄积。依附是双方的行为,需要彼此合适才行,君择臣,臣也要择君。对君臣之道而言,保持中正是吉利的。但是这种依附关系也不是永恒的,需要带着敬畏之心来看待依附关系,如果君主无道,那么贤臣会离去,如果臣属不能恪尽职守,也可能会被君主舍弃责罚。而且既然是相互依附的关系,就需要考虑对方,而不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做事,君主要实施政策也需要考虑群臣的意见。刘秀对于他和大臣的关系,就存在着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依附的关系不仅适用于自己,在刘秀征战的过程中,很重要的策略也是擒贼先擒王,这样依附于对方首领的势力自然就投降了。
刘玄的政权
刘玄被拥立为帝,起初绿林军号称汉军攻城略地,收复了西安和洛阳,表面上是极具优势的,但是因为刘玄自身缺乏领导才能,众将领也是目光短视,希望享受眼前的荣华富贵。在外带兵打仗的将领拥兵自重,掳掠依旧。而刘玄在朝廷中也是不理朝政,每天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岳父打理,但是赵萌专权也缺乏领导才能,管理放纵,朝中混乱。这样来看刘玄的政权迅速的崛起,却没有核心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分崩离析也是迟早的事情。
刘秀平定河北
刘秀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是解决了三个威胁,分别是王朗、铜马军和刘玄的牵制。他们都是有一定的势力存在,下等的方法就是正面对抗,把对方给消灭掉,但这种方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刘秀在这几次处理中都采取的是擒贼擒王的战略,以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收获。而且收复后的对方势力,也可以为自己所用。
刘秀一开始先是派兵去围攻巨鹿,但是一直攻打不下来。耿龛就建议说直接派大军去进攻王朗的大本营邯郸,只要王朗被诛杀了,他在河北的其他势力也都会不站而降。后面刘秀就率军进攻邯郸,过程都算比较的顺利。
在打败王朗之后,刘秀需要来面对河北地区的几十万的农民起义军。几次的对抗下来农民起义军也知晓彼此的差距,所以刘秀后面就劝降农民起义军的高级将领,这样也是没有再费多大的力气就平定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刘玄派苗曾做幽州牧,韦顺做上谷太守,蔡充做渔阳太守,都是为了去牵制刘秀。刘秀派兵在对抗当地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派人去北方各郡调集兵力协助,但苗曾却暗中下令不予配合,吴汉率领二十多人去见苗曾,迅速斩杀对方,夺得兵权。耿龛去到上谷,也斩杀了韦顺和蔡充。使得北边各郡都恢复为刘秀的完全统治。面对河北地区的谢躬的牵制,刘秀也是趁谢躬在外打仗的机会,派人袭击谢躬的大本营,他回城之后也顺利的逮捕谢躬斩杀。
刘秀的政权
在刘秀基本平定河北之后,他与众将领的依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以至于刘秀自己都不需要去考虑未来,诸将领都会主动进言。有一次朱佑私下里跟刘秀说,刘玄在长安的政令混乱,而刘秀则有帝王的容貌,这是天命。刘秀担心隔墙有耳,嘴上说要让刺尖将军来逮捕朱佑。后来耿龛也是私下里见刘秀,说眼下河北虽然基本平定,但战乱也才刚开始,更始帝刘玄在位,但是他外面的将领擅命专权,纵横掳掠,而刘秀的威名远播,以道义征伐,自可平定天下。
当时刘秀的政权在河北趋于稳定,但天下依旧是混乱的状态。诸将领都知晓更始帝刘玄无道,而刘秀则是难得的明君,所以都一心一意辅佐在刘秀身边,刘秀是正宗的刘氏子弟,血脉本身就有优势,领导能力更是出众,光复汉高祖刘邦的伟业是很有希望的,他们都需要刘秀作为核心的君主来号令天下,维护政权的稳定统一。而刘秀也是需要众将领来帮助收复领土,需要有贤臣来帮助管理国家。彼此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相互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