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渠道不同,价格也不太相同。知识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价值因人而异,知识产品的价格和渠道关系很大。而每种渠道又有它的门槛。
比如你有不错的阅读能力,就可以读书,如果你有不错的英文阅读能力就可以读英文书,假设你关注的知识的生长点在英文世界,那这个时候语言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如果你没有,你就得等到这个知识被中文能力好的明眼人看到,翻译成中文,最后再被你截获,这中间需要经过多长时间,那就不知道了。从价格上看,书比较便宜,中文书尤其便宜。阅读能力强的人真是占了大便宜了,因此阅读能力是一个大招。
再比如你有不错的听的能力,那就可以选择听课,如果你可以在大牛的知识还未成型的时候就听到它,那恭喜你,你已经非常靠近源头了。但如果你感兴趣的那个知识的大牛已经故去很多很多年了,那你听的课基本上只能是现在还活着的人,看了大牛的书,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了一下。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擅长听课,就有可能比擅长看书的人,接触源头要晚一些。听课一般比书要贵,因为有人力成本在里面。
还有些人有不错的观察能力,那你的最好选择就是给大牛做学徒,观察他是怎么操作的。观察馆的训练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知识产品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次生产出来时成本最大,但是在复制时成本非常小。写一本书挺费劲的,但是有了印刷术,哗哗哗开印很快,有了网络之后,直接网上转载更方便。因此,知识产权特别要保护的是知识生产者的权利。
而别人创造出来的知识,就成为了我们投资的原料。物美价廉的原料对降低投资成本非常重要,成本降低了,回报率也就容易高了。没有知识是凭空产生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近一步的。由于传播需要时间,那么离你想要的知识的生产地越近,你就越有时间上的优势。如果你从小就接触高质量的知识,在生活中就习以为常地使用着,跟你人到中年,甚至人到老年才接触到一些,那投资回报率一定是相差很多的。
知识生产出来之后,就会传播出去,传播出去就会遇到不同的渠道,渠道的种类和时代有关系。印刷术产生之前,知识的渠道有口耳相传、手工抄书,印刷术产生之后,书籍就成为了知识的最大载体。有了互联网,现在的知识传播渠道就非常多元了。
我们要做知识投资,就要去尽早地截获高质量的知识。你在哪个点截获了它,取决了你的知识套利空间有多大。你是在发源地就截获了它,在半山腰截获了它,还是等到这个知识已经流传很广,众所周知了,你才知道它,就没有多大的利润可言了,这部分知识沉淀下来,成为大众交流的基础。如果你比较厉害,自己生产了一些知识,那就直接可以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了。你在哪个点遇到了这个知识,是你的机遇,但是如果你具备了追踪的能力,那么不管你在哪个点遇到它,你都能顺藤摸瓜,往上找到知识的源头,纯度更高的知识。写论文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个词叫文献综述。
不同类型知识的半衰期不一样。不同知识的价值体现也不一样。知识的发源地有两个,一个是在过去,一个是在未来。又比如你想了解人性的一些,像这种变化不太大的知识你应该去哪里找?这种永恒的经典话题我们就不是要找最新的了,是要找那些集大成者,找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那就是经典的书了,因为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所以经典。
再比如你想了解最新的物理的研究成果,那么最新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基本上都在物理学家那里,他们可能是教授、也可能就是个博士生,他们有比较大的概率出现在那些著名的实验室、著名的学校,因为那里吸引了这方面的聪明人。像这种最新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那么想要物美价廉的知识,我们就要去找现在活着的人,去密集产生新知识的地点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