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第二篇,尝试按一年后自己再一次对“践行”的理解,来写一写。
在开始之前,又找到《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这一章节:《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作者给践行的定义是:实践与行动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作者举例自己因为想到了法定节假日可以不过,这样积累了20年,多出来的时间在自己身上有了很明显的复利效应。
最后作者总结践行: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是践行。
看完原文章,我又想到要去找自己当时写这一篇文章的读书笔记,想要查询当时的理解和思考的痕迹。
写那篇读书笔记的时间是去年的是7月10日,我当时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
只有践行才是学习,甚至是创作。我们这个社群不是一直从“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句话里来理解什么才是学习,先学会学习,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先践行,没有践行的学习,不算学习。这里还发现了,践行,同时又是“创作”。创作又和什么有关系呢?和自己的影响力,和不单份出售时间的能力。都有关系。
作者说的一句话,每天都要成长,每天都要进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也有自己的感触,回想自己去年的这个时候,是怎么使用我每天的时间呢?现在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记录时间使用情况,每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每天都检查完成情况,时间不可管理,唯有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这一句话,不就是说,我们通过记录自己的时间,让更多的时间有效使用到正确的事情上,使用到刻意练习上面。对自己要求:每天都要成长,每天都要进步,是会让你越来越往进取型方向走。
自己当时的理解,应该是受到创作,不单份出售时间等这些概念和观点的影响,自己后一段的理解,重点放在了使用时间上面,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真记录时间的的,也的确是因为记录时间多出来很多可以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
用践行的定义来检查自己,去记录时间,自己就是在践行。因为看《奇特的一生》知道了记录时间的好处,从支付宝社群里面看到了胡钦元同学的时间记录本,受到了震撼,刚好在我脑袋里有了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画面。于是我也马上在笔记本上来时记录时间开销。
记录时间开销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慢慢积累能精准感知时间的能力。我知道现在还没有做好,但是现在有进步的是,不在纠结要不要做一件事上面浪费时间,可以马上开始,有几分钟就先利用几分钟,并且,不觉得学习无趣,不管是学习什么,都可以很快进入学的状态。
大概说了我一年之前学习“践行”这个概念,自己当时的理解还有从那时候开始践行记录时间。接下来,我想试着梳理一下,这一年中对践行的重新认识,还有实际中哪些方面在“践行”。
(一)写作
一入新生大学就知道了写作的重要,从好几个方面来认识它的重要。
1、学习才是最有效的社交,那你通过什么来完成呢,分享,你把自己学会的,通过写分享出去。
2、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情又和具有复利效应的事结合起来想,什么是正确的事呢?写作。
3、没有人一开始就写的好,起点上,大家都一样。写的好的方法论是:积累可持续工作里程。笑来老师当时有一篇文章,写作的终极秘密武器:写,狂写,写很多,不停的写……
大概是知道了这么几点之后,我就开始写了。一开始只是写读书笔记,写对学到的作者观点的理解。当然写的过程中,也经常是三天一放弃,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去找为什么要写,给自己喝点鸡汤。
慢慢在践行的过程中,对为什么要写又有了和一开始不一样的想法,让我更笃定。比如知道了和菜头,连岳,王烁他们对于写作的一些观点,还有张辉,还有回想起来傅雷关于写的观点,都让我笃信,学会写,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也在了解他们给的写作的观点的同时,变的更加不怕打击。知道了写不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写下去才是更重要的。
就像这一次我给自己说下半年的目标是,写够35万字。也是在权衡了以上所有,才做这样的决定。
(二)坐享
想要说的是,认真可能是我的优点也是缺点,但在认定了事情就笃信执行方面,它是优点。比如,很幸运我遇到了笑来老师,他首先自己是一个践行者,做到了才写。告诉读者这个方法论是有用的。
比如坐享,从他一开始写文章说坐享这件事,到知笔墨上面那本书《坐享其成》,还有最初新生大学里面建了一个坐享打卡群,我要求自己,先只管认真去做到再说。从去年5月4日开始,每天都坐享。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来说坚持坐享的好处。它本身虽然看起来不会有多明显的效果,但是总结自己一路学习以来,如果不是坐享,可能很多其他方面的学习我不一定能坚持下来,包括写作,包括持续朗读英语。
自己的一点经验是:一开始要无所求,无所期待。只对自己要求每天做到多少分钟,做的过程中只关注呼吸,注意力跑走了要理解它,拉回来就好了。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用起来,对自己提高一点点标准,比如,不要只是5分钟,10分钟,我是从25分钟开始,后来持续45分钟,一小时,现在大部分时间是30分钟。
(三)用英语
下决心学习英语也是从加入新生大学之后。学习英语是从朗读开始,我在朗读一年的时候写过一个总结清晨朗读一年是什么感受,现在朗读也在持续,但重点放在阅读上面。用英语之后,又打开了一个世界。这在开始之前,从来没有敢想过。学习英语路上,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这是惊喜。还曾在新生大学21天团混过,真实温暖的王秒老师,还有太多脑洞比较大的同学,改变了我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里想说太多的感谢。
接下来想尝试总结一下,我重新对“践行”的理解:
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到了,才是践行。
这是笑来老师的文章里面对践行的诠释。昨天我回复了一个同学的留言,他说,英语,编程,还有写作都很重要,该怎么安排优先顺序呢?我的意见其实也和对践行的理解有关,不要纠结该怎么开始,怎么安排优先顺序,既然我们认为他们都很重要,就是,想到了,学到了,那就差我们当真。怎么判断我们有没有当真呢?你马上开始了没有?还是只是在纠结开始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马上开始,用起来再说,是我对践行的重新理解。不管是什么,一个概念也好,方法论也好,如果觉得有用,你知道该怎么用了,马上开始。连岳曾说过,改变必须伴随着恐慌。我们在践行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最容易用力过猛,原因是着急看到结果,因为不能很快看到结果而恐慌。知道了这些之后,就会不同,经历的恐慌次数多了,我们也在逐渐磨练自己的“践行”能力。
我还想到了践行,才是对同行的小伙伴最有力量的鼓励。大家都在说鼓励是每个人都缺的,它是刚需,我们要学会鼓励别人,为别人的价值着想。可是什么才是最有力量的鼓励呢?给需要鼓励的小伙伴说一句,“你很棒,你可以的”,这样的一句话而已,还是让他看到你即使做不好一件事也在持续的做?这两个鼓励哪个更有力量呢?
我又想到了笑来老师说:讲道理的人很多,践行的人很少很少。包括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是对不但说到,也同样做到的人,更信任和尊重。
这是我对“践行”的重新理解,我知道我还差很多,还要继续在行动中总结,反思,并调整自己。上一篇文章写过重新理解了“复利”的概念,今天又重新梳理对“践行”的理解,如果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尝试换一种风格这样来回答:为了在自己宝贵而又狂野的一生里,能够深情从容的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