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的触动点


终于又看完了一本书。随着所读书目的增多,能get到的点也越来越多。处理事情也清晰大气好多。这本书有很多个点都触动到了我,我逐一记录了笔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概念就是”每日反省“和”带着清晰的目标和觉知去生活“。

由于机缘巧合,我基本上实现了“阶层跃进”。有想过开启”养老模式“,却又不想浑浑噩噩,更不想做个转瞬即失的”爆发户“。在事情处理的空档期,我没有好高骛远,我一直在修炼,通过大量多领域阅读和反省提升自我能量。除却自然而然地驾驭随之而来的生活,我觉得我还可以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准,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流畅。

除了以上两个概念,还有很多点都对我有所触动和启发。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所谓有耐心,就是要“咬牙坚持、死磕到底”?如何不再用“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的方式做事?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彻底走出焦虑与迷茫,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清爽的情绪。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你将下下看清世界,提升自制力、专注力、学习力……只有洞悉底层的内在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本书分为两大篇章:内观自己,摆脱焦虑;外观世界,借力前行。下面也将从这两大版块进行复盘。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书中开关部分从人类大脑的构造、进化等阐述了人类的天性——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避开人类的这一天性?这里面存在着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很显然,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由不同模块“堆砌”而成的,就像一台七拼八凑组装出来的电脑,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却是新的,所以它们在一起工作时必然会出现很多兼容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人类的三重大脑说起,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情绪脑:源开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来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每次理智脑与本能脑、情绪脑,甚至有时候它还没来得及启动,身体就已经被本能和欲望“劫持”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仅依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需要用恰当的智慧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而不是靠自制力。

那么正确开启理智脑的路径又是什么?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诚然,社会中的精英也都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同时,上篇中还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概念。梳理清晰可以开启另一个自己,对自己也许是一种重生。

耐心: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这也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毫无疑问,对外部世界的规律的认知能使我们耐心倍增。

潜意识&意识:为了更好地生存,进化之手巧妙地采用了意识分层的手段,它让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如此分工,意识得到了解放,可以全力投入高级的社会活动。作者索性把理性表述为意识,感性表述为潜意识。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潜意识是智慧的,它包含了很多理性无法涉及的东西,甚至包含了人类的集体智慧。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那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这话不无道理。

无意识: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不过,产生第一个念头的过程很短,如果不刻意练习可能感知不到,因为理性思考很快就会接替潜意识发挥作用。

梦境: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

元认知:实际上,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为我们人类所独有,元认知是人类的终极能力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的根源。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制力的组合。所以从实用角度讲,元认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宣言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停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我们天然被潜意识左右,而元认知又可归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元认知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反观,是元认知的起点。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你能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不同选择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意,问题十有八九就出在这里。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需要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因为学习前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的全局视角(高度)、掌握更深的底层规律(深度),帮我们从无知中跳出来,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元认知能力总能让你站在高处俯瞰全局,不会让你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迷失其中。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未来视角总是当前行动的指南针,它可以在茫茫的生命中为你导航,让你主动选择去做那些更重要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元认知能力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模糊零容忍。高尔基曾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冥想: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冥想。是的,冥想就是那种只要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冥想带来的极速专注可以帮大脑做健身操,通过持续锻炼,大脑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人的元认知能力。同时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将其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成长: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随着我们不断长大,大脑的前额皮质开始发育,理智脑的战斗力才慢慢增强。不过理智脑的战斗力其实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侧重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侧重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力。所以,一定要在选择节点上多花“元时间”,成为自己人生的思维舵手。


元时间: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时。善用这些时间会极大程度地优化后续时间的质量。那么,在“元时间”内我们要做什么呢?很简单,就做一件事:想清楚。如果不在这些选择的节点想清楚,我们就会陷入模糊状态,而模糊是潜意识的领地,它会使我们产生本能的反应——娱乐。所以,基本的应对策略便是:在选择的节点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并产生清晰明确的主张。同时要想清楚,不仅要审视第一反应,同时还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下篇部分,主要从提升专注力、行动力、情绪力、学习力等路径同时引导大家洞悉底层的内在规律,从而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专注力:专注力在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而人的天性又是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的,所以在默认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待在精神舒适区内。收回感受,回归当下:让感受回归行动。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刻意练习: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换言之,我们没有变得像天才般卓越是因为方法不对或练习不够。刻意练习的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聪明:变聪明的秘诀就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到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比如说读书,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同样一本书,能人们读起来可能刚好在拉伸区,但我们读起来则在困难区。所以,这个时候,不妨把这本书放一放,去看那些自己感兴趣、又刚好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区边缘,这样的书肯定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学霸的秘密:一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二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家写作业都会因缺少限制而漫不经心,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遇到不会的就卡在原地发呆或马上求助,这种状态看起来像一直在学习,实际上却是在磨洋工,不仅效率低,还特别容易出错。而要求像考试一样,他们就必须逼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多的题,并且还要做正确,于是他们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必然会极度专注,学习效率和成绩自然会提升。

选择:造成不要认为没有管束的生活很美好,一旦进入完全自由的时间,虽然开始会很舒服,但很快,我们就会迷失在众多选择中——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行。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理想的状态是持续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或自由。

何为深度学习?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所以,“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有些人做了一定的缝接,但缝接得不够深入,没有高质量的产出,也使学习深度大打折扣。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正如刘未鹏在《暗时间》中所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能力: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提到,人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次:知识是最不具迁移能力的,你成为医学博士,也照样有可能不会做麻婆豆腐;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能够轻易地跨界,因为他们通过深度学习已经拥有了某些才干,而这些才干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所以他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熟悉知识与技能就玩得转。

关联:高手的“暗箱”。知道信息点是最浅的层次,完整、深入的学习还包含关联和行动。然而很多人到了第一层就停止了,或是因为心理满足,或是因为根本不知道学习有这三个层次,于是常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始终无法进阶,这其中最根本的阻碍在于他们意识不到新学习的知识点是孤立的。不管这个新知识让人多警醒、使人多震撼,若是无法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足够的关联,它存活不了太久。放眼看去,按照关联意识的强弱,人在不知不觉间被分成了两个群体:绝大多数人习惯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而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时刻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认知体系: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厉害?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知识与认知的区别: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老师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个人成长的目的不是“知道和理解”是“断与选择”。这一点正是“学术知识体系”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区别。

能力圈法则:根据能力圈法则,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认知也是一种能力,同样遵循这个原理: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需求贴合得最紧密,因此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触动,进而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而他人认知体系中的很多知识,纵使再有道理,如果距离我们的认知或需求太远,就相当于处在了学习的困难区。所以,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触动碎片: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每个人的认知体系都是不同的,高手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不断收集该领域内触动自己的信息,然后加工整合,形成独特的认知体系。这就是搭建认知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生命的意义: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其中有禅意、有哲思,也有科学。至少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然而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不良体验会加剧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厌恶感,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的模式: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保持专注并不能仅靠意志力约束,还要靠主动休息“回血”。当精力不足时,我们不仅难以面对困难,甚至对诱惑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弱,毕竟克服困难和掏诱惑都需消耗意志力。所以,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把目标细化、具体化,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成长是个系统工程,必然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人若是缺少人生目标,那么一味追求行动力无疑缘木求鱼。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真正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认知层次:这个世界是有认知层次的。处在下一个认知层次的人往往看不到上一个认知层次的风景,因而只能用狭隘的视角来判断:这些东西虽然很有道理,但是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确实没什么用,因为人们无法证明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想要打破这个悖论,只有让自己行动起来,将认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才能做出不同的判断。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和平、更智慧,首先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维性,并把这个意识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这样,我们方有自我改变的可能。很多人情绪不好,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做的假设当成了事实,在不确定对方真实想法的悟上,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为自己而做可以解放情绪,为玩而做可以解放注意力。

心智带宽:唯有富足,方能解忧。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档享乐的诱惑。这个世界的模样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一旦认知上想通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是什么?是长时间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冥想并不只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心灵修炼活动。当我们用知识去观察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个看似虚无的技能正我们的制胜之道。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不读书,只能想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读书、持续地读书、持续地读好书,则相当于和古今中外的顶级思想家处在一个朋友圈。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看多了之后,之后,就能借助他们高明的视角来提升自己的选择能力,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不就是各种选择的结果吗?所以阅读改变命运,就是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开始的。

费曼先生和费曼技巧: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所谓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你自己想明白的,是从你的体系中萌芽生长出来的;而从书上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个笔记画个线,涂个手绘画个圈,自以为懂了的层面。不要害怕书上早就写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刻画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轨迹。

类比(比喻):我们大多数人都低估了类比(比喻)的作用,认为它只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事实上,它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的认知工具。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运动的更大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健康水平和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灵魂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觉知: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从日志到复盘,每天只需花一点点时间,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就可以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觉知,自古以来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炼方式。如果一个人缺乏觉知,那么即使每天锦衣玉食也可能感受不到幸福和喜悦,甚至还会被无聊、空虚和痛苦所困。

复盘:1、描述过程——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2、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尝试的启发;3、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或行动点。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有了这些认知晶石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灵感:灵感虽然是一瞬间冒出来的,但其背后却是一段生活经历的积累。大而泛的事情大家都能感知到,而细微的变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这体现了反思者的水平。

反思:我们的人生无非是由喜悦、平淡和痛苦三件事组成的。喜悦,人人都喜欢,但很容易被淡忘和不珍惜;平淡,容易让人麻木,丧失觉知;唯有痛苦,人人避之不及。反思天然有正视痛苦的力量。去反思,去记录,你就会发现,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若长期牌怨天尤人的状态,不仅没有成长,还会自我消耗。不要沉溺于情绪释放或碎碎念,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而不是形式的完美。

坦诚:反思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尤其是在反思痛苦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极度坦诚,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即使内心的想法让自己感到极度难堪、羞耻,但只要它是真实的,就对自己说出来,承认它,并接纳它。对自己坦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会让自己重生。

“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这本书将是大家成长领域的一个显著地标,为更多希望成长的迷茫者指路。书中的理论很底层,主题也来自最真实的需求。很“清脑”的文章,从科学角度分析,没有鸡汤的成分,没有阶层分隔,谁都都有所受益。一个人若是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就可以获得认知觉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75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75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5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6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7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8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5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29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