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莉
(一)前进路上,不问辛苦
今天一大早,我们在坊主党海燕老师带领下,前往富平东上官初级中学参加五坊联动交流研讨活动。富平县距华州区八十多公里,驱车走高速也得一个多小时。第二天要正常上班,当天去得当天回,上一节公开课,参与交流研讨,下午听两个小时报告,这其间奔波之苦,一天辗转两地之苦,对于喜欢前进的我来说,算不了什么。尤其像现在这样的多学科联动研讨,学科带头人牵头,认真来做教学研究,在我身边还很稀缺,对这样的外出交流研讨学习,我还求之不得呢。课件制作花了我整整一个晚上,又匆匆忙忙梳理好教学设计。课堂时间分配及环节调控,直到今天赶往富平的途中还在打腹稿,还在琢磨如何能达到最佳效果。本来设计的有关保尔成长经历的九个方面,先由学生分九组,发放任务单,各组一个方面,查书完成,但这个环节仅占整节课设计的四分之一,最多给十分钟,如果按这种做法,十分钟肯定完不成。左思右想,不知如何取舍,后来灵机一动,不如把这个环节设计为“过目不忘”,即快速浏览屏幕中有关九方面的介绍,然后选取一方面凭记忆完成空缺部分。这样时间大大节省了,但仍有风险,学生必须过目不忘,学生站起来回答时没记住这就尴尬了,得请其他同学答,一来二去,时间又被消磨了。因为毕竟要短时记住九方面,难度太大。要是能提前分好组,每组只盯两方面,注意范围缩小,学生过目不忘肯定有把握,这一环节时间才能牢牢掌握。就这样,边赶路边思索,竟也乐在其中呢。同行的夜书锋老师更是辛苦,光教学设计就几易其稿,其间党老师不厌其烦反复指点,有时改动甚至要“伤筋动骨”,况且这几天夜老师还忙于备战市能选拔,时间更紧,工作更累。但没人抱怨,没人喊累,因为喜欢,所以执著。
(二)追梦路上,不分年龄
今天参加交流活动,担任授课的老师不是市能就是省能,年龄由九零后、八零后到七零后。我就是一名七零后,在接到党海燕老师邀请后,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方面是缘于对党老师的信赖,一方面是为着自己的爱好――爱学习,爱交流。党老师又说得准备一节课,交流研讨时还要说课,我又说“行”,一方面为着我的课题研究,一方面为着向自己挑战,“走出门”讲课,好多年都没参与过,要出去讲,可真算难题呢,又逞能了呢。可我不甘心,我想怕什么,有难度才有挑战,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于是,抱着这种心态又开启了自我救赎式的挑战,接受大家的评议,提升自我。
在教学艺术追求之路上,我始终怀有极大的热情,我始终期盼着在这方面不断磨练,成就梦想。八零后的夜老师仍在备战省能选拔的道路上,五一四天假愣是没休息,连门都没出,全用来看书了。问他为何这样拼,他坦然回答,只因为喜欢。同为七零后的坊主党老师,仍在不懈地思索着,不停地忙碌着。他们的身上你看不出一丝懈怠厌倦的神情,反而更多了份这个年龄段早已没有的进取与赤诚。只要有梦想,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三)动动真格也无妨
教师专业成长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平台。只要给老师逐级搭建成长平台,老师们才能有更高的眼界,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成长。省级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张扬老师的报告《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成长》处处刺激着我们早已被磨得麻木的神经。张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在促进老师专业成长中的具体做法。单说让老师读书一事,他们先给老师们送书,这点不稀奇,好多学校也这么做,但后一招绝了,为了检验老师们的读书成果,学校给老师搭建平台,每周开办一次“大讲堂”,由老师们分享阅读收获,参加听讲的是全校老师。再说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他们也不走寻常路,而是开办“班主任论谈”,竟有评委,还颁发荣誉证。更不必说各种类型的赛课,评课,磨课,研讨等,哪一样不是真真正正触及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弊端?哪一样不是真真正正为老师成长搭建平台呢?哪一样不是真真正正淬炼老师们的专业才能?我常想,若我置身于张老师的学校管理中,我如何能过得了那一道道关卡,我敢肯定我没这个胆气,也没这个能力。因为我深知,我的日常教学很难经得起推敲,很少有人引领你反复磨课,琢磨如何导课,如何设计,如何引导学生互动等,我统统没有信心。可是我愿意给自己也来点真格的,不随波,不逐流,只愿在语文之路上自觉锤炼,不断成长。
套用一下毛泽东的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追求理想的语文教学艺术,与有这一梦想的人们同行,即使历尽艰辛,也绝不改初心,因为我终将看到语文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