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正在减肥的甜食成瘾者破戒的,恐怕只有那种最原始、最简单、最物质的甜甜圈了。
甜甜圈,是甜食家族的活化石。
1
高贵出身
早在古代犹太人时期,浸油的小饼就是献祭的贡品。
没错,小饼儿就是献给耶和华上帝的。
而古代欧洲,也是过年(大斋节)才有的高档食品。
贵族分享小饼。
对物资贫乏的古代人来说,油脂和糖,这类高能量食品,才是高大上,纯天然,最健康的。
而油脂和糖的最佳配合,除了甜甜圈,还有别的吗?
——别提油炸糖饼……
2
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油脂和糖不再是贵族垄断了。
甜甜圈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次是在新大陆。
最早记录甜甜圈做法的食谱,是 美国主妇 Susannah Carter编写的经典读物《The Frugal Housewife》(《勤俭主妇》)。
这书多经典呢?据说曾经是美国女孩的嫁妆里的必备书……
会做甜甜圈,是每个主妇的基本技能。因为:
“酵母+糖+盐+鸡蛋+水+酥油+面粉……足以让每个家庭成员开心。”
书上说:甜甜圈是友好的食品。不但好吃,还对你身体好。
3
战地之花
要没有战争,甜甜圈还留在家庭餐桌上。
世界大战,让甜甜圈上升为国民食品。
一战时,美国派兵对德作战。基督教团体“救世军”(Salvation Army)招募女性志愿者,开赴前线,提供战地服务。
救世军招募宣传画。文字:救世军给那边的孩子们送去甜甜圈和咖啡,什么能抚慰背井离乡的士兵呢?当然是亲妈味道的甜甜圈了。
志愿者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制作甜甜圈。
再冒着炮火送到前线。
她们被称为“甜甜圈女孩”(Doughnut Girls)。
战地上为士兵送饭的甜甜圈女孩。
救世军还举办甜甜圈义卖,筹集经费。1919年,短短两天筹款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730万美元!)
二战时,甜甜圈仍然活跃在战地和筹款领域。
二战期间“救世军”的筹款海报。
为了纪念甜甜圈在战争中的地位,在美国,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定为“甜甜圈日”。
4
席卷全国
一战之后,甜甜圈成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食品。
需求大增。家庭主妇的甜甜圈不够卖了。
供求关系的改变带来商业机遇。
面对一片蓝海的甜甜圈市场,1921年,Adolph Levitt发明了甜甜圈机,每4秒生产一个甜甜圈,顶20个家庭主妇!
有了这种利器,美国的甜甜圈销售额,从1919年的500万美元,暴涨至1933年的3300万美元(等于今天的6亿美元)!
5
乐观主义者的补品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大萧条。
价格低廉,自带高热量属性的甜甜圈,成为了多数人的日常食物。当时,善于情怀营销的店家,会在包装里附上一张纸条,写道:
As you go through Life make this your Goal:
Watch the Doughnut not the Hole!
告诉人们:“盯着你的甜甜圈,而不是盯着那个洞。”
乐观主义者看到甜甜圈,而悲观主义者,看到了洞。
那甜甜圈中间那块儿哪去了?
在这里……
中间那块,切下来之后,油炸了,叫做 Doughnut hole。
没毛病。
那么,事情不顺心,来个甜甜圈。
知晓社友情提示:
甜甜圈易成瘾,请谨慎食用!
原创声明:本文由知晓社原创,版权归知晓社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知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