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在他继位之初,他创造出了伟大的开元盛世。但后期又闹出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下坡路。那么李隆基到底是怎么做到让唐朝到达顶峰,又坠落到谷底的呢。
李隆基年轻时唐朝的局势非常混乱。自唐高宗李渊以来,由谁来继位一直是一个问题。高祖之后是次子李世民继位。之后是太宗的第四个儿子李治。然后皇权到了天后武则天手里。中宗里现在继位不到两个月就被废除。欺负李蛋也在李军五岁时被武则天废。然后武则天就自己称帝。可惜武则天没有太子,最终李线被大臣拥立为太子,于神龙政变后复位。但是经历了武则天的事情之后,也有一些皇后会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皇帝。而唐中宗李显,却拥入软弱,他的皇后为韦后就想效仿武则天。也自己称帝。而他的女儿安乐公主也请求以后为自己为皇太女。太子李崇俊对此非常的不满,于是他有毕业理想退位,可惜兵败。李隆基也遭受牵连,被贬潞州别驾。
此时大唐中非常混乱,而李家也因此遭遇不幸。在之前他是皇帝的儿子,现在他也只是土王爷。那么李隆基该怎么办呢?如果他甘愿做一个土王爷,一直这样下去。那么大唐就有可能被韦后篡权,大唐会有亡国的危险,而如果到时候韦家当政,那么李家以前是皇帝,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李隆基。于是为了大唐,李隆基一定要站出来。
但是年轻的李隆基,他没有力量,不过他却非常聪明,他借助天意,仅短短一年半,路州境内的祥瑞事件多达19件。各地的百姓都认为李隆基成为天子是天命。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来投靠他。李隆基也有了一个小军队。很快李隆基施展才能的机会到了,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杀了。韦后自己临朝。李隆基为了保全父亲,他背着父亲出兵联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攻入玄武门。20年过去了,李旦再一次成为了大唐的皇帝。
接着又面临了起朝皇帝都没处理好的继承人的问题。不过李诞的长子李建成是一个千千君子。他考虑到国家很不稳定,而自己的才能没有他弟弟李隆基的才能大,于是他决定让弟弟来继承皇位。这就是,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这样也就很好的避免了一场兄弟之争。25岁的李隆基被立为了太子。那么现在大唐是不是就完全安定了呢?其实并没有。还有一个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她对这个女儿非常的宠爱。
非常的不巧,如果唐睿宗很睿智,太平公主很太平,那么大唐就没有任何危险了。但是事与愿违,唐睿宗不睿智,而太平公主也不太平。唐睿宗之所以能上位,是因为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是在处理国政上面,唐瑞宗也无法自己做主,他要问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才敢做决定。
李隆基发现后,他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他要求父亲屏弃女流干政。要不然可能又会出现武则天那时的局面。但是太平公主跟唐瑞宗说一定要让他当心,要防止大权落到太子手中。最后还是妹妹占了上风。几个月后,技师开始有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那么这时李隆基该怎么办呢?这时的他有几个选择,第一个就是自己再去。健更大的工业,好确立自己的位置。或者就是让两个兄长到边塞去做官,而让两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弟弟留在身边。他还可以让大臣说服父亲,让自己监国。而这时太平公主也没有闲着,他直接在宰相上做手脚,他让在向为自己的亲信,然后在李诞耳边进谗言,说太子要夺权。之前吧,唐睿宗本来就不想治理国家。现在这么一弄。唐瑞宗直接就不干了。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就这样,28岁的李隆基正式继位了。
就在李隆基即位一年后,也就是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起兵与李隆基兵戎相见。最终太平公主兵败,赐死在家中。之后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大唐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波动荡,现在终于安定一点了,李隆基非常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可是他要怎么办呢?首先他不能像杨广一样刚继位就开始搞大动作,修运和迁都建新的都城洛阳等。其次,他也要任用贤才,革除弊政。那么他到底从哪里选贤才呢?他是否还要任用那些,帮他夺下皇位的人?其实这些人不能用。因为这些人的才能是在天下动荡时找时机起义。都是纵横之才,不是治世良臣。
国家中,宰相很重要。那么李隆基会选谁作为宰相呢?首先他选中了一位历任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曾两次被拜为宰相,文武双全,阅历丰富的姚崇。姚崇当了宰相之后,立刻要变法。首先他说了十事:首先是内外之要:政先仁恕,废除言行峻法。息兵休战,不求边功。然后是皇帝身边的人:发行自近,公平执法。宦官不得干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之后是君臣之道:朝臣皆有礼。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最后是除武周之弊。李隆基全部都接受。这人大唐慢慢又走向了顶峰。于是大家都称姚崇为:救世之相。李隆基也算得上是明君,他有人君之大度,得任人之道,又用了许多有名的宰相如:宋璟,张说,张九龄等
这让大唐有了空前的盛世。被称为古来盛世,无过于此。这就是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这时是开元28年。30年过去了。李隆基日夜为国操劳,渐渐的他产生了疲倦。自秦始皇以来,在他之前继位超过30年的仅有四人。所以说他在为时间非常的长。那么这是李隆基,该怎么办呢?是尚未给太子,还是接着自己硬撑下去?如果我不是因为给太子自己硬撑下去,那可能就会因为一时的糊涂将国家变得大乱。很可能越治越糟糕。可是如果传位给太子,那么自己就没有了权利。而且李隆基认为自己有能力继续治国。那么现在肯定要再选宰相。选谁呢?李隆基选了李林甫。这个李林甫呢,他没有文采。但是却有着广博的社会经验。为人冷静,注重时效,不图虚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提拔自己的亲信,而且他还特别会讨好李隆基,万事都依着李隆基。在朝中也能化刚为柔,柔中含刚。既能处理好国家的事务,又能顺着自己,这真是让李隆基求之不得。不过他没有想到李林甫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李林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他想让自己 一直高居在在相之位。于是每当他看到有才能之人。都会想办法让他们支开,这样让自己有绝对的地位。
不过李隆基也没有昏庸到那个地步,他还是让李林甫举行了一次科举。想再选拔一些人才。但是李林甫为了自己的专权,他将这次客气的题目出的很难。还出了一些偏题,怪题。没有一个人上榜。在朝中,李林甫对李隆基说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在这朝廷中了,民间已经没有了。这就是那个著名的成语——野无遗贤。
在刚继位之初,李隆基的愿望是好好的治理国家,让国家越来越兴旺。现在他的这个愿望基本上完成了,那么他就需要新的愿望。他新的愿望就是好好享受美人歌舞,接着就是开拓疆土。这美人歌舞这方面,他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妃子杨玉环——杨贵妃。因为杨贵妃李龙基他不在上朝。为了看杨贵妃穿着华丽的裙子跳舞。他专门为杨贵妃一人请了七百多人来为他设计衣服。还因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专程找人从千里之外运荔枝过来。那时又没有保鲜技术,荔枝很容易就坏,所以要人和马马不停蹄的跑上几天几夜才能送到。为此累死了不少人和马。
接着就说说李隆基在开疆拓土这方面的成就。当时的局面是唐朝和湖人相处的还好。是平等的。而因为之前大唐的盛世大家都不想再去服兵役了,也没有那个必要。单位的打仗,李隆基必须要征兵。那么怎么让大家愿意征兵呢?那当然就是你来征兵,我就给你给钱。而且李隆基是在哪儿打仗就从当地征兵。现在士兵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谁来为将领呢?李隆基有两种选择,一是选胡人的将领。因为胡人天生擅长打仗。还有一种就是选汉人的将领。其实要学汉人的手里,因为毕竟大家都是汉人。害人做首领,这只军队绝对不会反过来攻击自己,如果是活人在手里,指不定哪天他就反了。那么要给降临,给多少权利呢?李隆基选择多给一些权利。这就是节度使。一个节度使他要有军权,财权,行政权。
最终唐朝有了九节度,一经略。不过李隆基在这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他给外面节度使的兵力有点多。中央空虚。但是在李隆基当时看来是很好用的。唐朝的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张。这时李林甫又怕有人来威胁到他的权利。于是他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他让李隆基将节度使由汉人改成胡人,一是胡人擅长打仗,二是胡人本来不会做官,现在突然被提拔,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不可能造反。听起来也很有道理,李隆基就接受了他的建议。
安禄山他就是这样被提拔起来的。在刚与李隆基见面时,他表现的非常忠心。还发誓要效忠李隆基。后来49岁的安禄山还认了29岁的杨贵妃为干妈。由于他的中心理动机,让他一个人担任了三个节度使大唐一半儿的兵力都是他的。
但是在杨贵妃的世上,唐玄宗花了不少的钱。还有为了征兵,他会花钱。于是唐朝的国库渐渐变空了。在天宝11年当了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病逝。大唐的政治从以之前的清明转为昏庸大小,官员腐败成风。唐太宗决定从百姓手中搜刮钱财。那么还是需要新的宰相。李隆基选了杨贵妃的远房堂兄杨国忠。杨国忠让国库充盈起来。但百姓手中却没有了钱财。在安禄山的世上,他做的比李林甫还糟糕,他为了自己的权利。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要造反。那么安禄山也没办法,他就将计就计,他真的造反了。声称奉密诏讨伐建成杨国忠。
那么李隆基现在能选的也只有积极组织防御了。当时唐朝的都城在长安。他四面环山,只有两条路比较好进来,只要这把守住两个关卡再多的兵也进不来。但是李隆基毕竟老了。在镇守洛阳的时候,因为军队缺乏训练兵败。但是如果守住潼关也可以。可是现在军心不稳,李龙基急需要一场胜仗来稳定军心。于是他迫切的希望潼关这场战大胜,他就命令将士领兵出城,这分明就是字头罗王这件事根本就缺乏训练,又碰上安禄山的精锐部队,怎么可能打得过?那守住就不错了。于是潼关也失守。
那么李隆基他现在又面临了两难的选择。他要么死守长安,要么弃城而逃。如果他是首付长安,他守住的是大唐的尊严。如果他弃城而逃,他气的不只是城,还有皇位和权力。最终李隆基带着他的这个亲信离开了长安。他的儿子继位,遥尊他为太上皇。唐朝从此开始渐渐衰落。
这就是李隆基。有没有发现从隋到唐的这一段历史和从秦到汉是一样的。都是先结束一个分乱的时代。然后快速的灭亡。之后在克制自己,修养生息。最后又出现一个想要有作为的皇帝,然后为这个时代创造一个巅峰。之后要么走向衰落,要么走向灭亡。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结束纷乱的时代明他很有能力,而他这种能力在治世是不能用的。所以导致这个朝代灭亡的很快。接着就是又出现一个新的皇帝,那这个皇帝他明白。不能有太大作为,天下刚结束纷争。要休养生息,所以这一段时间过泰民安。之后国家又有了一点财力。新的有才能的皇帝又想有大作为。于是就开始各种改革,开展拓土。但是这也只能风光一时,他们将这个时代推上来巅峰,但是又迅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年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精明了,反而开始任用小人,想修成神仙。于是这个时代的巅峰迅速下滑。甚至导致了一个时代的灭亡。所以说一个皇帝年老了之后就应该禅让。可惜人们为了权利,为了自己的家族的荣耀,为了让大家记住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历史就这样又重复了一遍。不知是谁,能结束这样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