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蚩尤呈现在我们教科书中的形象是脸谱化的,实际上以司马迁之《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最为详细,很明显我们能够看到,这是中国2000多年以来的封建正统观念以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思想的表现,那么这第一盆脏水是谁泼的呢?到底事实如何?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蚩尤被描述成为乱臣贼子,变成“讨伐”的对象,始作俑者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夫子!而最早的记载也出自儒家经典《尚书》之中,这是先秦文献中关于蚩尤倡“乱”的最早记载:
“蚩尤为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尚书》
这句话中似乎包含胸怀天下苍生之意来批判蚩尤,倒也未尝不可,但是孔夫子接下来就开始对蚩尤进行人身攻击了,各种罪名一个个往上加。说他为”众人之贪者“,”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
因为孔老夫子是至圣先师、儒家学派的掌门人,所以之后的左丘明、吕不韦、司马迁、孔颖达以及马融等,在编著自己的著作之时,自然是不敢公开与孔子唱反调的。于是乎,黄帝被定为正统至尊,作为黄帝的对立面的蚩尤自然也是一片骂倒之声。
我们所熟知的青铜器上纹饰有“饕餮纹”者,也被附会在蚩尤身上,《左氏春秋》以及《路史》将孔子诋毁蚩尤“贪、无厌”的论断发挥地淋漓尽致,将其比作“贪吃到吃掉自己身子的怪兽”饕餮,也甚是可笑。
那么,从客观角度来看,孔子所提出的一些论断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阳Sir相信一句话,“你越试图掩盖问题,就越暴露你有问题”,所以,我们来仔细看看孔子所谓蚩尤三大罪状:
一、“及利无义”与“不顾厥亲”
这是在指责蚩尤追逐财富而不讲血亲关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实际上,正是因为当时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集团,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高于炎、黄部落,所以他们会率先突破原始社会部族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和习俗观念。此外,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价值,出现了私有财产,而原始的始祖血缘关系则开始土崩瓦解。按照人类发展的潮流,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现象,但是却遭到了保守派孔子的猛烈攻击!
二、“伐无罪”与“杀无辜”
这是在说蚩尤作乱,殃及无辜性命。这不是很搞笑吗?原始氏族部落间的征伐本来就残酷且并没有善恶之分,只是为了自身生存而攻伐,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如果硬是要说战争有罪,那么应该去指责黄帝啊。
据载是黄帝为了征服和统治天下,不断地发动战争“诸侯有不服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黄帝战炎帝于阪泉,战蚩尤于涿鹿,不都是因为他们不服从自己的统治吗?
还有一点,可能正是因为黄帝吃尽了战败的苦头,所以才对“伐无罪,杀无辜”这个罪名更加“耿耿于怀”,因为当时蚩尤部落率先使用了金属兵器,而黄帝还是在“以木为兵”,所以最初也一直处于劣势,对蚩尤“九战九不胜”。
三、“九黎乱德”与“民神杂糅”
民神杂糅的事,我们在颛顼“绝地天通”中曾经提及,这其实说明巫教已经在九黎部落中产生,相较于之前只有由部落专职“巫师”沟通天地的时代,此时普通人也可以举行祭祀,各家各户都可以进行巫术活动,人神交流更加便捷。
实际上,这从人类意识以及宗教观念的发展来看,无疑也是一种极大地进步,然鹅依旧遭到处于原始信仰机阶段的黄帝部落的反对,而正统儒家也将其斥为“乱德”的行为。
但是啊,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一套,庄子就很欣赏蚩尤,更是勇敢地对黄帝进行指责,说他“不能致德”、“不能全德”,对九黎部落进行杀戮,造成“流血百里”的惨状。这种态度在《庄子·盗跖篇》中表现地很突出: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而起……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实际上,黄帝自己是非常重用与崇敬蚩尤的,由于蚩尤明于天道,黄帝特意将蚩尤列于六相之首,任“当时”之官;此外,还充分发挥蚩尤善于作兵的本领,得以兼并诸侯;最后依靠蚩尤画像,震慑天下,使得万邦臣服。
《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龙鱼河图》:”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
所以看到这里,你觉得孔子和庄子谁更可爱一些?欢迎留言与阳Sir讨论。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点个关注不迷路!
文/李公子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