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捧起《在细雨中呼喊》,一口气将它读完。忘记了之前为什么读到一半搁置了,也许是因为对书中父亲孙广才形象的深恶痛绝,也可能是对书中人物悲惨命运的惋惜。
我始终不愿承认自己的改变,好像这种改变将我带到了一片羞愧到难以示人的灰色地带。再次拿起《在细雨中呼喊》,发现自己眼中没有了坏人,只剩下感慨,书中每位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交错呼应给了我慰藉,释然后的轻松让我对它产生一种崇拜之情,一本可以反复翻阅的书的魅力所在。
彻头彻尾的混蛋——孙广才,在面对现实的无奈时选择向欲望低头
作者不只一次用“混蛋”这个词来描绘书中人物孙广才。他为了讨情妇欢喜,搬走了家中值钱的物件,非礼儿子的未婚妻,强奸儿子的妻子,盼自己父亲快死,卑劣行径令人发指。可我发现在夜深人静跪在妻子坟前大哭和在父亲死后哭嚎道:“孩子不孝,没能让你享福,我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孙广才。混蛋是社会道德“奖赏”给孙广才的标签,我开思考简单的定义是否太草率,或者说是不全面?!
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的孙广才何尝不是被激素控制的普通人呢?生活的先天条件就像年久失修的屋顶,只给外面的天空留出一丝缝隙,而挣扎在屋里的人们早已被这简陋的陈设所驯服,任凭那一线的蓝天如何拼命地挤进屋内,也终究是别人的风景。居住屋内的人们像野兽一样发泄着心中的欲望。这种本能同样出现在王立强的身上,书中主人公的养父,唯一给过主人公父爱的人。拨开人们的伪装,隐藏在里面的是源于生物本能所产生的最原始欲望,这不是借口,而是事实。我开始明白文明对于弱小的意义——鼓励人们打破封闭自己的小屋。
软弱的代言人——孙有元,委屈退让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软弱是对孙有元,主人公的祖父,最好的概况。在人生路上,他无辜的背上父亲留下来的黑锅,途中遇到了压榨自己身体一辈子的妻子,后者为他生下了在晚年不愿意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委屈就像汗珠,挂满了他的全身,贯穿了他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软弱的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呐喊出了自己尊严。面对灾难,他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家人,他喊出了自己对儿子的爱,“我活着会让你继续受穷。”他用微弱的力气,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一个靠诱骗自己孙子来对抗自己儿子的孙有元在我心中瞬间变得伟岸起来。我承认,之前的管中窥豹又一次使我狭隘。他的爱犹如蒸发的水蒸气,一点一滴,豪不被人察觉。这些爱飘散在空中汇聚成有雨的云,又将那绵绵细雨的爱轻轻地抛洒在生活的角落。在人生最后阶段,在自然灾害面前,这些不被察觉的爱又汇聚成波涛的洪流,不计后果的奔涌向前,哪怕碰碎在岩石山壁上,激荡起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最美的彩虹。
孤单行者——婆婆和国庆,生活的抛弃不分年龄
国庆是主人公在孙荡镇最好的朋友之一,父亲的抛弃使国庆早早的成为孩子们中的富翁,同样过早地体会到了自由。自由和孤独大多是成对出现的,隐藏在内心的孤独逼迫着国庆将与邻居妹妹的感情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当邻居妹妹的父母坚决要抽走这一缕稻草时,国庆喊出了压抑心中已久的愤怒,愤怒就像一根宛如碗口粗大的皮鞭,催赶着国庆走进更深的孤独。
和国庆相比,婆婆的孤独显得顺理成章了许多。一个失去了身边所有亲人的老者,想必谁都能想象出她的生活吧。看着墙上的老照片,一个人坚持着两个人的习惯。固执是她对命运的反抗,就像铁匠反复捶打烧红铁块,发誓要将它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百年后风化消失。
婆婆害怕的既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站在这生死线上面对着被两者同时抛弃的局面。
成长的战友——苏宇,用友情的光芒照耀“我”成长
主人公身边亦师亦友的苏宇,用友情的光芒弥补了主人公缺失的爱和教育,多希望我年幼的时候也拥有这样一位超级朋友。可就是这样一位超级朋友,自己却纠缠在幸福与绝望之中难以逃脱。
超级朋友也会因为欲望而犯错,也会害怕爱的消散,也会死亡。但他留在了主人公的记忆里,也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想,主人公和我应该是一样的,记住他更多是因为他的普通,就像手淫一样的普通。
稀里糊涂地读完这本书,我被心中迸发出的情感所围绕,纠缠着我,不清不楚。欲望与理性,孤独与自由,信任与背叛,爱与恨,我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