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工作一天后,你是不是觉得很疲劳,感到精力已丢失殆尽?
别着急下结论,我们先看一个科学的实验:
科学家从企业挑选了一批脑力工作者,并将他们分成A、B、C三组。
A组,是普通职员。
B组,是高管精英。
C组,是企业领袖,也是那些常常被称为“精神导师”的人。
三组志愿者,在工作了3个小时后,被要求抽取血样检测:
科学家从A组血管中取出血液样本,发现里面充满了“疲劳毒素”,因而产生疲倦现象。
从B组抽取的血样中发现少量的"疲劳毒素",但依然精力充沛。
而在C组的血样中,却发现几乎没有"疲劳毒素",就好像刚刚睡了一场饱觉的状态。
科学家为了确保实验的客观性,继续对C组进行跟踪检测,发现C组的大脑即使在工作8 ~12 个小时后,抽取血样,“疲劳毒素”依然很少,甚至聊胜于无。
科学家又做了第二次试验,这一次是采用脑电图技术,对A、B、C三组人员,进行长达一天的工作状态追踪检测。发现在一天的工作中,
A组情绪波动最大,没有任何规律。
B组情绪虽常有波动,但大部分时间仍能保持平稳状态。
C组情绪波动最少,几乎长时间保持平稳状态。
而A组的情绪波动频率,常常是B组的3倍,是C组的5倍。
科学家终于得出结论——
大脑竟然是全然不会累的!大部分疲劳的原因,是源于精神压力,而不是生理的消耗。
脑力劳动很少会导致疲劳,尤其是那种经过休息或睡眠之后都不能解除的疲劳。
只有负面情绪导致的焦虑、紧张、厌恶,才是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
通过试验我们还可以看到,工作越出色的人,在工作中产生的疲劳越小。
也许你对这个结论不以为然。但你只需留意一下自己时常的状态,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当你接到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时,是不是不知不觉皱起了眉?
当你绞尽脑汁撰写一个方案时,你有没有发觉两眼间的肌肉紧缩起来?
当你工作半小时后,你的身体是放松地坐在椅子上,还是绷紧着双肩?
当你在与人沟通时,脸上的肌肉是不是不自觉的在用力?
当你听到下班后要继续加班时,是不是感到身体忽然重重的一沉?
只要你留心,你会发现你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于紧张的状态。你的精神,你的情绪,你的思想,它们都会让你的肌肉造成紧张。
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只要没有放松,就会让你产生疲惫,而这一切,并不是你辛勤工作后的结果。
你应该已经大概猜到了克服疲劳的秘诀了吧!没错,它就是——
放松
放松!放松!再放松!
尤其是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让自己放松!
只要学会放松,你将事半功倍!
那么,怎么放松自己呢?是从大脑开始?还是从精神开始?
答案都不是!正确姿势是:
你应该从肌肉放松开始。
下面有3个建议,它们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放松自己:
1、随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身体放松。
2、利用上下班路上的碎片时间,闭目养神,想象自己是一块海绵,正被无限的放松。
3、每天记录疲劳日志。重点是, 用不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效率。一旦感到劳累,就要反思自己的情绪和精神,并找出它们让肌肉紧张的地方。
从现在开始,放松自己,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