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闲翻微信朋友圈,突然看到邵隆图老师发出的这条信息,心中不禁一颤。几天前正值狗年大年初一,我照例给邵老师发了过年问候的微信,未见他回复。当初心里暗想,最近一个多月不见老师发微信,估计是安心养病,退出这网络的世界了,可未曾想,竟然是老师已经静悄悄做好了前行的准备。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教诲国人当鼓盆而歌。时至今日,世界似乎已从现实社会“进化”为虚拟社会,而我仍不能如庄子那般自由坦然,暂且就用文字回忆和老师的交往,也算是平静地为老师送行,祈愿老师平安启程。
初识邵老师,还是1999年在复旦读MBA时。那时,MBA教育作为一个舶来品,刚刚开始在中国试行。我们作为复旦和MIT Sloan合办的第一届全日制MBA项目的学生,既是试验品也是实验者和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参与到这场教育的实验中。当时,在国内的课堂上除了任课老师还鲜有行业专家坐堂,而我们则幸运地在市场营销课上聆听到邵老师的真知灼见。邵老师是沪上知名的广告、营销专家。国内很多有名的品牌,如石库门黄酒、可的便利、和酒等,还有全国最早的露美美容院就是在邵老师一手指导操办下的营销杰作。邵老师的那堂市场营销课,一点营销理论都没有涉及,所有内容都是他自己的亲身感悟和实践总结。至今我还记得,他说做营销就是要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世上没有对错,只有差异。这些与其说是他对营销实践的总结,不如说是他洞察人性的生动诠释。与我而言,邵老师的那堂课如醍醐灌顶一般,为我开启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当时,我们作为第一届全日制国际MBA学生,个个都是摩拳擦掌,希望通过两年的学习,尽最大可能优化自己的人生之路。于是,我们做了很多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就在上邵老师的那堂市场营销课之时,我们班级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正在积极筹划Orientation活动。Orientation在美国的MBA教育中,是入学时的一个重要环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新生“洗脑”,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到MBA这个强度极高的学习氛围中。入学之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有幸前往清华,参与MIT学长为我们这个合作项目专门举办的Orientation。几个人仿佛都有脱胎换骨之感,回到复旦,也一直想着如何把这个活动移植到复旦校园。中国人向来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好传统,我们当时的想法也是认真向MIT学习,但同时,也要做出点自己的特色来。由于是第一届全日制国际MBA,在为师弟师妹洗脑之余,是否可以帮忙为自己的项目做些宣传,也为将来求职做点准备,便成为我们策划这个项目的出发点。由此,也引出了我们持续好久的讨论,究竟为Orientation起个怎样的中文名字,才能让我们响亮地一炮打响。记得当时大家出了不少点子,但无非就是“启航”、“前进”之类的不痛不痒、毫无特征的名字。恰在讨论名字的那段时间,邵老师来为我们上了那堂精彩的营销课。课后,我就建议,我们是否去请教一下邵老师,说不定老师可以帮我们起个带劲点的名字。就此,我们敲开了邵老师家的门。
虽然只是一堂课之交,邵老师却毫无一丝敷衍。当我们给邵老师讲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不仅答应一定给我们想个中文名字,还给我们又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课。他告诉我们,不光要有中文名字,还要为活动整体策划个形象。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形象CI设计,邵老师可以说是国内引入CI设计的第一人,而我们何德何能,竟免费获得了邵老师为我们活动做的全套CI设计。还在邵老师家里,老师就建议我们为活动起名“聚劲”,他说你们做这个活动不就是为了聚起各方的力气,共同为中国的MBA教育和MBA学生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吗?几个书呆子,当时一下子还没有接受“聚劲”这个创意,因为这既不是对Orientation的直译,又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文词语。虽然邵老师对我们活动形象的设计建议使我们一下子脑洞大开,但这个名字我们直到离开他家也没有正面回应。
回到学校,我们和同学老师分享了邵老师对活动名称的建议,虽然开始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似乎不那么朗朗上口,但反复读下来,我们越来越感觉这个名字真正体现了我们的初心,最终,大家一直决定采纳邵老师的建议。接下去就是我们的活动筹办,邵老师带领他的团队,不仅无私地帮助我们免费策划了整体形象,当我们在执行中遇到物料问题,邵老师也积极帮我们联系他的供应商解决。在我们寻求赞助商的过程中,邵老师又主动帮忙联系光明乳业,最终光明乳业成为我们的主赞助商,想来那都是邵老师的个人信用为我们做了担保。
首届“聚劲”活动最终大大超出我们预期成功举办,正如我们的活动标语所说,“聚会精英,劲赴前程”,这个活动不仅为我们班级,也为复旦-MIT的MBA项目打了一个响亮的广告,我们项目在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得以提升。活动结束后好久,我们还收到外部公司的询问,问我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公司组织这样类似的活动。 时至今日,几近二十载,“聚劲”已经成为复旦管院的一个传统项目,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聚劲精神的感召下,劲赴前程。
经历了聚劲这场硬仗,邵老师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班级的亲密导师。以下这张照片就是聚劲活动答谢酒会时,同学们意气风发地围绕在邵老师和时任市场营销老师的孙一民老师的欢乐时光。
自那以后,邵老师与我亦师亦友,每次与邵老师见面都是一堂生动的人生分享。2007年是我和几个朋友成立雪域家园这个草根慈善组织的第一年,我们利用自己在雪域高原拍摄的照片设计发行了家园的2008年台历。记得当时我为邵老师送去几本台历,也借此向他表示新年问候。邵老师自己创建的广告公司位于法华镇路,每次去都会发现老师在室内设计上又做了调整。虽然他已年过花甲,但他对事物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充满着源源不断的全新思考。那天,我记得他让我观看了一段短片还有一个powerpoint介绍,那是关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介绍,当时尚未公布与众。后来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大家都开始知道了海宝之父邵隆图这个名字。
再后来,我的儿子出世,我的个人时间一下子变得极其有限。但是逢年过节,总还是想着去看望邵老师或者问候老师一声。2014年的元旦,我为老师寄去了一位因重病离我们而去的小天使的画册,邵老师在他的微信上留下了他的感慨。而今天,邵老师也和小天使一样踏上了新的旅途,我惟愿上天眷顾,让他们的爱永不消逝,让他们的精神与我们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