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走遍》——三毛
这本因为在工作的城市只看了一点儿就放假,于是硬塞进行李箱带回来啦!
第一本看的三毛的书是《撒哈拉的故事》,这本我跟着笑跟着哭太多了,对我来说影响挺大的,所以看完之后又开始找三毛其他的书啦!两本书都是三毛在旅行途中或者在另一个国家生活发生的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特别喜欢看这种记录旅行故事的书,总觉得我能看到这个广阔的世界我从未了解的一面,对我来说特别神奇,哈哈。还没有机会去很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我特别喜欢三毛的旅游经历,也特别喜欢三毛这个潇洒自由勇敢的女孩儿。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塔拉·韦斯特弗
没想到因为疫情待在家这么久,虽然还有一堆书没看完但都不在身边,于是盼呀盼书店终于开门了。
这书我到看完也没能记住书名。。。原版书名还是好记的《educated》 ,而且一看书名就大致能理解主要讲什么了。
作者在17岁前未上过学,自学考取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本书写的就是作者本人的从小到大的经历,书开头我才看了一段就开始百度本书是否是作者本人经历,因为她父亲的行为实在很奇怪,父亲不许孩子读书、去医院看病,觉得政府要害所有人,总觉得世界末日要来了经常囤物资。作者在17岁以前就是在家的废品场里度过的,母亲在家教她一些基础的知识。中间发生了很多让作者决定去考大学,我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能摆脱这些家人了,但中间有很多羁绊,一直到作者三十岁左右才最终和家人断了联系。最终和家人断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在父母眼里作者已经被魔鬼附身了。有这样一位活在臆想中的父亲,整个童年青年时期都在与家人与自己斗争,作者最终获得如今的成就,中间的故事还是挺精彩的。
《超杀人事件》——东野圭吾
当时以为很快就要被召唤去工作了,所以书店一开门就去买了书但只买了一本,上一本被挑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它还比较厚,以为足够陪我度过这段时间了,万万没想到以为疫情归去时间越拉越长,我空闲的时间还挺多的,所以又去买了两本啦,希望这两本看完后我就可以出发了。
这是我看的东野圭吾的第十二本书。
由几个杀人故事组成的。有一篇超理科杀人事件,通篇讲了很多物理上面的知识,我看这一篇的时候对于这些知识都是大段大段地跳过,于是结尾有一句普通人看到这种内容不可能不跳过去,然后我,看到这里我是忍不住笑滴。
以及整本书最后一篇,有一段话也感触挺深的——"身处当今这个社会,有充足时间优哉游哉地看书的人不可能存在,有的只是那些不看书就会产生罪恶感、曾经有过读书爱好或希望自己看上去更知性一些的人。只有这些人才会去书店买书,而他们追求的也只是看过书这一结果。"这段文字有种在戳我的感觉。不过对于我而言与其说追求的是看过书这一结果,还不如说我追求看过书能给我带来什么结果,总是说看过的书会变成财富嘛,虽然我目前还感受不到(当然是我看书太少+可能有点没带脑子看),但是还是享受的,希望以后年龄再大点,现在看不进的书都能静下心去看(带脑子看嘿嘿)
印象深的两段全有种被抓包的感觉。
《海边理发店》——荻原浩
一辈子辗转流离,我想要的不是理发椅,而是一张能让自己坐下来的椅子。
我买书总是第一时间会选自己听过书名,知道大致内容属于哪一类的,但偶尔也会随机被一些书吸引便买了。
因为喜欢看日本小说,看到这一本随手拿了下来,封面很漂亮,让我决定买下来是因为书的背面有一段文字——
"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店里的镜子呢?让客人看美丽的海景是借口,这面镜子其实是为我自己装的。理发师几乎整天站在大镜子前工作,一举一动,客人都会看在眼里。这偏偏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于是我想,要是客人能一直看着大海,就不会注意到我的脸了吧。‘肯定没人记得你长什么样了。’我这么安慰自己但心里还是怕得要命,唯恐哪一天有人指着我说:你是杀人犯。"
以为是推理小说就买了,看了才知道完全不是的。由不同的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联系。算是治愈系的小故事,休息下来的时候看一篇故事还挺好的,也不会花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