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时候的事情大多都没有印象了,对于老黎的回忆更是少得可怜,不是我健忘而是老黎太忙。
他既不是那种大到手握大权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也不是工地里的包工头,甚至他连在村里开个杂货铺的小老板都不是,但他依然很忙。他是成千上万农民工中的一员,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背井离乡,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报酬。
老黎一年也就有重大事情或者春节回来一次,但他回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莫大开心的事,因为老黎回来意味着我们有肉吃了,我们在家老陈极少买菜,连邻居都说:“你们也就父亲回来才有肉吃。”那时候也只有我妈懂得老黎一个人养活全家六口人的艰辛。这些也是我长大后才理解的,小的时候我怨过老黎。当同学谈起自己跟爸爸一起去玩,去逛街的时候,我只有沉默,因为我没有这种经历;同学讨论玩具,我连“玩具”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我小时候的玩具只有泥沙、石头、叶子;有同伴说:“今天考试进步了,我爸说周末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依然沉默,因为老黎从未问过我的学习成绩。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我堂妹第一次拿了“三好学生”,我叔奖励她一百块钱,我拿了全班第一,跟老黎说起这事,他只说:“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我还想你上完初中就不读了,我还省出几万块呢。”即使老黎说的是事实,但当时确实让我的热情像是被人浇了冰水,瞬间熄灭,从此我从未主动跟老黎谈过学习成绩的事情。老黎无论在我的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可以说是毫无参与感,我印象中他没牵过我的手一起去逛街,抱这个字在脑海里一秒都没有存在过,他甚至连我姐姐的名字都不记得了,只知道她的小名。
逐渐地,生活变好了。从一开始四姐妹挤一张床,床前还是鸡“睡觉”的地方,隔着一道泥墙就是老黎的房间到最后每个人都住在拥有自己独立房间的楼房,这几乎都是老黎努力的结果。
我们四姐妹,两个读完了初中,还有一个因为自愿放弃读初中而读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了,我是家里读书最多的一个了,到大专,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家里穷,供不起那么多小孩读书。而且我们都是女孩子,能让我们上学在农村本来就少见。举个例子,我大伯也是四个孩子,却只让两个儿子读完初中,只让女儿读小学,在这点上我是感激老黎的,但这个也是有条件的,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老黎发话:“没有考上市一中或者市二中,那么也别想着读高中了,中职也想都不要想,浪费钱。”可能我被幸运女神眷顾了,考上了市一中,才能继续读书。
也许是我长大了,老黎一直引以为傲的那头黑发渐渐地也掺夹了一缕一缕的银发。老黎不再变得像以前那么“陌生”,多了点平易近人。
老黎属于那种内敛型的人,对于亲近的人,特别是家人,会显得拘谨、严肃、不会称赞我们,不会表达内心的情感,但在外人面前他会是另一个样子。我高中的放假在家,老黎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墙上的奖状:“这是你小女儿?看来成绩不错啊!”老黎说:“她读书确实还可以。”那是我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老黎脸上露出因我成绩好而有的自豪。那次之后我才知道他并非不在意我的学习。
对于老黎我是敬重的,因为是他第一个让我知道一个人可以没有背景,靠着自己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他教会我做事要对得起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问心无愧。很多为人处事都是老黎教我的,并且是言传身教。
老黎很忙,因为他没有办法,他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他肩上有责任,也许他不能陪伴我成长,也没有让我成为富二代,却给了我用钱都买不到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