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样妈最近跑去听了一门特别重要的课——保险。熟悉我的人一定会觉得奇怪,“你不是学了7年金融吗,怎么还去学保险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会买保险啊。所以听专业的保险规划师讲讲怎么选保险,购买时有哪些需要避开的坑。
说来也巧了,前几天刚好接到一个电话,是推销保险产品的。小哥说的天花乱坠,滔滔不绝,要不是小样妈学过专业的保险知识,知道里面的猫腻在哪里,否则真的很难不动心啊。
2
其实保险对我们每个人都特别重要。常常在新闻上看到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亲人遭受意外或重大疾病,整个家庭都陷入了绝境里。
除了要承受亲人患病、离世的痛苦,多年的积蓄也化为乌有,甚至还要四处借钱,牺牲孩子的教育机会。
如果这些家庭有提前购买一份保险,就不必经受残酷的双重打击了。
下面小样妈就结合学到的保险知识,给大家讲讲买保险时一定要避开的几个坑。希望妞们能用好保险这个工具,花最少的钱,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心的保障。
3
误区一:只关心到期能不能拿回保费
我们在买保险时,常常会有一个心理,就是默认自己不会发生意外,因此觉得交出去的保费很浪费。
保险公司就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设计出了返还型的保险。
“到期不仅能拿回保费,还有一定的收益呢!”回想一下你遇到过的保险推销员,是不是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呢?
其实保险公司哪会做赔本的买卖?
真相是,保险公司把我们缴纳的保费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保障,万一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好有钱赔付给我们。
另一部分钱,保险公司拿去投资,到期再把赚到的钱分一部分给我们。
问题是,保险公司因为受到严格的监管,大部分钱只能投资于风险不高,收益也同样不高的产品。他们自己都没赚到多少钱,又能分多少给我们呢?
有些人会问,“可听推销员算起来,好像收益很不错啊!比如每年缴5万保费,连续缴10年,也就是50万元,15年后大概可以领到65万呢。”
嗯,听起来是很不错,好像比存银行定期划算多了。可推销员没提醒你,这些钱可是放了15年,甚至20年,才有这些收益的。
如果把上面这笔钱拿去买理财,你猜15年后能拿回多少呢?
假设按4%的年收益率计算(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能达到这个收益率),15年后大约是76万,可比保险公司给的多多了。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买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把风险转移出去。所以不要只盯着保费到期能不能返还,而被保险推销员牵着鼻子走。
事实上,到期不能返还保费的消费型保险,性价比反而比返还型保险高哦。
4
误区二:只顾着给老人、孩子买,却没给最需要的人买
一个家庭中,谁最需要买保险呢?答案就是赚钱最多,对家庭经济贡献最大的那个人。因为这个人一旦倒下,家庭的收入也就中断了。
所以最需要买保险的,不是老人,也不是孩子,而是赚钱养家的我们。
很多人没明白这一点,优先给父母、孩子买保险。一旦自己发生意外,反而把最爱的人暴露在风险中。所以一定要优先给家庭的经济支柱配置保险哦。
5
误区三:太相信推销员的口头承诺,不仔细看保险条款
保险是比较复杂和专业的产品。很多人面对好几页的保险条款,看不懂也懒得看,于是便盲目听信保险推销员。
但推销员为了卖出产品,一定会着力向我们介绍产品的优点,故意略去那些对我们不利的条款,甚至故意误导我们。等我们真的吃了亏,上了当,人家可是不负责的哦。
所以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尤其是保障期限、保障内容这些关键信息。有不明白的,及时向代理人或打官方电话问清楚。
6
最后提醒大家,保险产品一般有10天的犹豫期。在这段时间内反悔,是可以拿回全部保费的(最多损失10元的工本费)。要是超过犹豫期再后悔,想要退保的话,损失可就大了。
7
以上就是我们买保险时最容易踩的三个坑。希望妞们在买保险时,能多花点时间做功课,用最合理的花费,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最全面的保障。
至于具体买什么保险,各买多少额度,小样妈会再写一篇总结哒。
关于买保险,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万一我知道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