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我认真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 《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 。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掩卷深思,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讲到:一个名叫汪斌的学生,他的父亲为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执意留下一筐鸡蛋。而李老师每天都会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这个事例让我想到了做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以心换心,用心付出迟早会有回报的。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遇到了好学生,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试想有几人能像李老师那样每天都给学生煮鸡蛋呢?
面对家境困难的学生,李老师非但没有歧视他,反而更加爱护他。送钱给他为他补充营养。为鼓励高考落榜的孩子, 李老师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如此之师,怎能不让他的学生终生难忘呢?
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我也是教师,也会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和李老师相比,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我不仅认识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和耐心。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
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
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美好的明天!
总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