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后一天,临近结束,但并不平静。
先是朋友圈,各路朋友跟风晒出18岁的照片,追忆青春。
于是,我用Google了一下,原因也说法不一:
∙ 最近有两部网络校园剧大火,一部是《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另一部是《你好,旧时光》;
∙马上要到2018年了(爱你18),因为过两天,就到2018年啦;
∙90年—99年出生的人,出生于99年的最后一批90后,在2017年最小的都已经成人,到了18岁,因此大批朋友开始缅怀18岁;
综上理由,我的结论是:
应该是跟2018即将到来的年份有关,于是大家跟风晒出自己18岁的青葱照片。
我倒是觉得:
十八岁的照片没啥,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发自拍的才算是人生赢家。
还有另外一个撕逼事件:
在区块链界两位曾经的合伙人,因为股份分配的问题,公开在网络平台撕逼。
由于我今年也开始关注并投资了一部分数字币,所以也在今年开始关注与区块链有关的内容,国内很多人也在今年下半年跟风进入区块链的世界,九月份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很多区块链投资的网站被关闭。于是,在各类区块链社群里看到的都是很多人的各种谩骂与各种发泄,因为很多人当时进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在国家金融整顿期间,比特币又开始出现了下跌的情况,于是很多人开始大量抛售自己手中的比特币,还有人各种在微信群里散布谣言,搞得很多投资者人心惶惶,失去了当初的热情与信心,因为跟风,投资之前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本着赌徒的心态,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因为今年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就被炒的很火,那时候又是小密圈盛行的时刻,各种关于比特币,数字币和区块链的社群陆续建立,很多并不懂行的人,也因此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推广,建立收费社群,号称要带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小部分人在2017彻底实现财富自由。到了,九月份,各种谩骂与上当的声音在各类社群持续不断,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今年九月份区块链的世界,你就会感受到很多在当时被奉为大神的那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被一部分非理性投资者谩骂和撕逼了,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人身攻击,大神沦为骗子仅仅就是一天不到的时间,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那段时间我虽然也有些担心,但我每天不太理会国内的一些评论或是各路分析,我在twitter上关注了一大批与区块链相关的投资人的ID,这样一个代表未来趋势的新生事物,以及拥有广阔前景的事物,绝对不会因此消失。因为去中心化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我们每天在使用的微信也同样在慢慢植入去中心化的模式。
关于区块链:
∙区块链就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
∙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我想说的是: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如果放到显微镜下,那不同要多惊人就有多惊人。但把众人的态度综合在一起,最终又是好恶清楚、黑白分明。人们之间的观点之所以各不相同,常见的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出发点不同
∙思考能力不同
∙思考深度不同
人们很难完全摆脱自身的固有局限去考虑问题。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期,如果就“政府是否应该控制房价”做民意调查的话,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更可能投同意票,而那些觉得政府如若如此那么自己公司的利益就会受损的房地产商如若有机会肯定投反对票。从这一点上来看,“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从最根本的那个起点来看压根就无需证明。
如果一个人凡事只凭自身感受而做决定,通常被称之为“自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只不过是尚未具备完善的思考能力而已。如果措辞仔细的话,应该说他们只不过是“自然”或者“天然”的人——因为思考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习得的。
而每个人的思考能力也不相同。不需要指名道姓地举例子也可以想象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而另外一些人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估计他人的利益风险与感受,甚至还有一些人真的可以全然摆脱自己的利益与风险去为更多的人负责。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能力上的差异。
而具备思考能力的,或者具备一定思考能力的人之中,肯花费时间经历直至思考到一定深度的人少之又少。比如“好的意图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大多数人甚至干脆不愿思考)不能够一下子领会清楚的事情。看一下身边有多少父母一番苦心把自己的孩子折腾成一个苦命娃的同时反复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可能是大多数呢。
2017年,即将走过,但是有很多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有可能依旧会成为2018年新的问题。不断地理清思路,理清思考的瓶颈与障碍,能够真正做到就事论事要多难就有多难,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理性或是因为情绪上的原因,而导致大量的矛盾、谩骂与撕逼,甚至人身攻击,在我的盆友圈里也有朋友仅仅是因为:
我推荐了苹果的设备,或是我使用了一些数码产品,而引发了批评,甚至是认为我钟爱苹果产品无异于在炫耀某种价值观。
在今年年末的个人年度的好用产品的清单里,我加入了对每个产品的优缺点对比,以及产品详细信息和个人使用体验的相关内容。而且我也明确说明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个人使用心得,并无任何强行推荐或是安利朋友们非得购买这些物品。
年度最后的一点感悟:
“归纳”能力几乎是天生的,“演绎”能力却是需要学习与挣扎才可以获得的。
下一年我依然会挣扎着继续在这里写作,以及不断的审视和反思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再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