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注:佛在问须菩提,如果用无限量的财富来进行施舍,虽然也算是做善事了,不过相比于理解了佛法,哪怕就是简单的四句偈,单纯的用财富或物质做善事也不如理解了佛法的布。这就是说精神超越物质的意思,因为很多时候用比较具体的物质做布施其实很容易陷入有所求,要求回报的状态,否则,财富多不多又有什么关系?而如果要求回报,本质上就是交易,而不是无私的大爱或道德的善。这里又陷入了辩证法逻辑了,因为不能肯定的说用有形的事物进行布施或做善事就是纯粹的做善事,因为事物的流动基本上遵循经济逻辑关系,而能够具体的进行量化的交易,本质上就不能说是做善事,道德上的善,往往代表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当然,亲情是最容易产生这种不求物质回报的付出,但是站在人类需要进行繁衍的诉求下来谈,亲情也算是一种付出与回报的经济体系,而且现实上很多父母和亲人也是这样来度量亲情的。总之,这一品通过可量化的事物或财务与不可量化的佛经教义作比较,也不能说是比较,只能说是放在了一起,让大家来体会,字面意思已经在反对可量化的物质来交换不可量化的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