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每天坚持朗读三小时,计划持续一年。起初的两个月我基本上都能做到,但后来渐渐懒散下来,这让我陷入了沮丧和懊恼,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勤奋起来。
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真的有必要这么勤奋吗?是不是有点过了?
确实,有的人追求每天三顿吃饱,工作摸鱼,刷刷手机,周末睡到自然醒,这样的生活也挺不错。对于这种生活方式,我无意评价。毕竟,只要不影响他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无可厚非。
然而,如果你像我一样,把追求不断成长(无论是物质上的进步,还是精神上的自由)作为人生目标,那么下面的内容或许对你有帮助。
物质上的改变
在物质上取得进步的关键在于做好事情,而做好事情自然会带来财富。
要想把事情做好,主要依赖于三方面因素: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网络。在我们国家,拥有社会资源常常能为我们带来便利。
个人资源:个人资源包括很多,比如学历、技能证书、组织能力等等,都是基于勤奋打造。没有勤奋,你能考上大学吗?能在工作中升职吗?能改善生活吗?显然不行,勤奋是成功的基石,缺了它,一切无从谈起。
运气:虽然运气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变得优秀、乐观、帮助他人等方式,积累一些好运气。
精神上的自由
著名导演姜文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彭于晏不是一般人,他把头脑和灵魂分得特别清楚。他虽然不在乎身体的懒惰,但一旦确定了目标,他就能让身体做到。”
这段话让我深思。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自由。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实现精神自由,除非是神仙。我所指的精神自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大脑指挥自己的身体,那么这个成功关键就是在于勤奋的训练你的大脑,让你的大脑能够在大部分时间可以成功指挥自己的身体,如同机器般在该做什么时毫不犹豫地去做。
勤奋,意味着认真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怕吃苦,踏实工作。它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人生美德之一,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汉乐府·长歌行》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有许多关于勤奋的经典诗句和名言,也有无数勤奋的典范。然而,为什么我们仍常觉得自己不够勤奋呢?
1、风口论:选择大于勤奋
很多人在这种思维下,想先探路,选好方向再去努力。但更多人是在不断探路蹉跎时光,哪怕正确的选择就在前面,也吝于向着这条路勤奋前行。
正确的路走不到对应节点,是没有收获的。
2、目标设定过高
其实有时候人勤奋不起来,一方面是缺乏对工作和学习的规划,另一方面是设定的目标不合理,可能过于困难,让人望而却步,坚持不下来。
还记得之前跟着村长学习复盘力课程,其中有一项是做年度计划和月计划,有些目标设定不合理,难度太大,到了年复盘才发现很多没实现。所以我们设定目标,一定要分解目标,降低执行难度,最好细化到每周每日,这样比较好执行。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番茄时间管理,通过设定工作和休息时间,提高专注力和效率。
3、拖延症
以我自己学习某课程为例,还没买这门课程的时候,觉得自己需要它,对自己很有用,可以学好。开头还不错的,可以坚持每天学一个小课程,但学习时间只坚持到了第二周的中段,开始想摆烂了,此时的自己,内心的信念没有开头那么强,总想着先休息下,明天再学也可以,结果是明天复明天,没有结果了,直到现在,那个课程还在那里,自己的摆烂依旧。
4、工作繁重
有很多朋友,工作繁忙,时常加班加点,多数还是体力活那种,身体的疲惫让自己想在学习上勤奋变得更难了,所以手机一拿,来个葛优躺,一天就过去了。啥都没做,只想摆烂了。
面对风口论、目标设定过高、拖延症以及工作繁忙等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关键在于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逐步改善现状。
一、确定方向,勤奋努力
我们都知道,选择方向很重要,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可是客观现实是: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讲,根本没有能力选择自己要走什么道路,换句话讲,根本没能力发现趋势到底在哪,那怎么办?不选吗?当然要选,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向,在自己选的方向上勤奋努力,方向错了就换个方向,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总会有一个方向适合自己的,毕竟“行行出状元”嘛。
有一次央视记者采访小米创始人雷军,
记者:“如何选择职业道路?”
雷军:“人生不要太勉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是最佳的选择。”
记者:“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雷军:“那就看直觉吧。”
记者:“直觉也没有。”
雷军:“那就撞到什么干什么,这些都是冥冥之中姻缘注定的事情,做错了可以改,不要怕选择。”
记者:“人是怕选择错误,多走弯路吧。”
雷军:“选错是大概率的事情,关键是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提高选择的成功率,人生就是一场经历嘛!”
如果不作为投资和工作的建议,对于我自己来讲,我有自己的目标,是通过对趋势判断设定的目标,这个“趋势”可以分享给大家:我认为AI将是未来最少十年的大趋势,一切围绕着这个趋势所做的工作都属于赶上趋势,也叫顺势而为。
刚结束的特斯拉发布会,展示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van(自动驾驶巴士)、optimus(人行机器人)等产品,让我们提前看到了未来的实景,引起了世界轰动,毫无疑问,马斯克是当代的“达芬奇”。这些改变未来生活的产品,核心就是AI,将来谁掌握了AI,谁就拥有未来。
二、细化目标,由简到难
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比如一个月内读完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家务整理工作等。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这样能持续保持勤奋的状态。
三、奖励自我,持续动力
设定小的奖励机制,也能帮助克服拖延症。当完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时,可以适当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又避免了因疲劳而产生的拖延情绪。
总之,保持勤奋的关键在于目标明确和适当激励,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保持长久的行动力。
四、规划时间,学会拒绝
首先,合理规划时间。每天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区分任务的优先级,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项。例如,小李每天早上花十分钟列出当天的任务清单,确保关键工作优先完成,避免时间浪费在低效的活动上。
其次,学会拒绝与委托。面对过多的任务时,不要怕拒绝不必要的工作,合理分配任务给团队成员。例如,小王在项目高峰期,将部分工作委托给信任的同事,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压力,也提升了团队的协作效率。
最后,利用碎片时间。合理利用上下班通勤或午休时间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学会拒绝和委托、利用碎片时间,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你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勤奋的学习。
勤奋是过程,目标是结果,我们总是在强调目标最重要,不要纠结过程,真的是这样吗?人从出生到死亡,活着是过程,死亡是目标,难道死亡比活着更重要吗?其实不是的,过程和目标都是一样重要,比如本文的主旨-勤奋,勤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朝着物质和精神双重目标前进,还培养了毅力,塑造了品格,增强了自信,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王金主创,以下各方人员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