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说《被讨厌的勇气》是读书会上董小姐分享,字字珠玑,点在心上,默默加在读书清单上。
初始觉得重点是勇气,觉得自己缺乏。看完后,有了更细致的定义,不仅要有勇气,明明确确是被讨厌的勇气。
以前接触心理学,听得多的是弗洛伊德的说法,他侧重于幼年时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以前也这么觉得,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看过《被讨厌的勇气》之后,就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了,难道幼年遭遇了不好的影响就一定会成为不堪的大人,不全是,本书中的观点更正能量,也能够解释很多事情。重点不是发生什么事情,好的或者坏的,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发生的事情。
经常到心理师拜访的人,大多数,心事重重,怨念颇深,觉得人生诸多不幸,万事诸多无奈,经常会幻想换种活法。可一说到改变,他们又会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办呢?”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都是心灵的。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这里,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很多的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笔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人生才真的开始,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却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当下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从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停滞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书读起来不困难,震撼时常有。在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的“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有些感触。阿德勒说共同体感觉。具体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而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就像一位作家说的:“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