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子,前面就是谢埠了。"船工侧着身子对着船主说,"我们从陵城来,这一路走了半月有余,今晚,就到谢埠休息一晚。"船主说。"好嘞,我往码头靠咯。"船工一边大声嚷嚷着,一边用那双大力的手臂摆弄着船桨。船工慢慢的把船靠近码头后发现,在这不到百米的码头旁竟停了百余艘大小商船,这里有装满木材的、有堆的齐舷高大米的、还有一些填满船舱茶叶的,数都数不过来……。这时想要帮船找个合适的停靠位确实不容易,花了好不一会儿,船工才把船停稳当了。
这是谢埠曾经繁华时期的一个场景,它位于抚河支流下游罗家集境内,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埠,至今已有600多个春秋的谢埠街是南昌乃至整个江南水乡最富庶的商埠之一,沿街一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因为这里扼守着抚河进入鄱阳湖的关键口岸。从抚州、丰城袁渡镇以及南昌县武阳镇等地的客货船筏沿着抚河一路到此,集散交易或是停靠休整,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了国民政府关押犯人的看守所,谢埠街上的万寿宫还曾作为国民党南昌县政府的办公场所,也就相当于今天莲塘作为南昌县的县中心一样,可见当时谢埠有多繁华。
1949年5月20日傍晚,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到解放南昌的命令,驻守在贵溪的陈赓大将所率领的二野第四兵团第37师连日行军来到抚河支流南岸的 村,侦察兵了解到谢埠街上只有国民党一个保安大队的人,陈赓将军命令一一零团作为先头部队,部署好周密的渡河作战计划,很快就打退了驻扎在这保安队的敌军,拿下了谢埠。本以为经过了渡江战役之后,敌军望风披靡,解放南昌也是弹指间的事,但没想到此时驻守在南昌城内的敌人动用了两个师的兵力分别从三个方向来势汹汹地杀了回来,意图把解放军一一零团打回抚河东岸,夺回谢埠。解放军在人数和军火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没有退缩,前赴后继,硬是扛住了敌军8次进攻,敌军见无力回天,一路向西撤出南昌城。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南昌人民就此迎来了和平的曙光。整个解放南昌的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500余人,其中谢埠之战就伤亡300余人,是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伤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这对于谢埠街乃至南昌的历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解放后,这里先后成为小学的教室、粮仓、牢房,接这样见证着南昌的岁月变迁。如今谢埠街这两座重量级历史建筑都已废弃多年,尤其是那座天主教堂,屋顶、墙缝中的树木都有的都有碗口粗了,感觉随时要倒塌。谢埠街的意义不仅在于这里曾是南昌繁华的见证,在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这里也是南昌迎来解放的见证。
延续到了上个世纪中期,直到六十年代由于赣抚平原排灌工程的建设,抚河从武阳镇茌港被截断,改道塔城乡,来往于此的客货船只陆续停摆。加上南昌其他新城区的兴起,谢埠街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再也不复往昔的繁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南昌很多老建筑都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中,有的只有个地名,连块砖都不剩。而谢埠街还依然保留着600多年历史的万寿宫,以及15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堂。
如今的谢埠街看上去几乎毫无亮点可言,旁边就是连通南昌东站的高铁工地,一路上后八轮等各种大货车一辆接一辆从身边驶过,尘土飞扬、飞沙走石,路边的植物、建筑全是厚厚的灰尘。除了当地原住居民以外,来到这里的除了高铁工地的施工人员,就是去谢埠街旁抚河岸边钓鱼的,而谢埠街不仅没有平凡的烟火气,这里遗留的历史建筑未来还会不会存在都难说。谢埠街之所以难以复兴,主要还是因为这里距离南昌市中心太远,路况也糟糕,没有足够的人流量支撑,难以形成一个商业闭环。即使当下这里被打造成旅游景点,也难以维持长久,没有人愿意干这种花钱赔本的买卖。再加上这一带当下的发展重心在高铁建设项目上,对于谢埠街未来的规划也是个难题。
注释①来源于百度网络号昊子的自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