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天生智商,终身学习:到底有多大用?
终身学习不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或者取得某个资格证书,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识。但是因为终生学习没有证书,可能经常会有人问你学这些东西有啥用。肯定有用。但是到底用在哪?有多大用?这个不太容易说清楚。同样我们都知道肯定有用,但是又不容易说清楚的,还有家庭和智商。
以我之见,家庭、智商和终身学习这三个因素,影响的不是同一种人,而是不同层次的人,我大致把他们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缺陷人群。自身有重大缺陷,而未能过上普通人生活的人群。
第二层是普通人。这里说的普通是生活很正常,忙忙碌碌,但也很快乐。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更有温暖的亲情。
第三层是优秀者。这些人或者是学习成绩好,或者是有一技之长表现突出,超出一般的水平。
第四层是“士”,在单位里,是领导或者业务骨干,对他人有影响力。这种人有思想,有独立性能做主。“士”和优秀者的区别是“士”有主观能动性,有自由。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普通人层次,会不会沦为缺陷人群。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想要让这棵树长得出类拔萃,那不取决于你。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者,跟家庭环境关系不大,几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智商,而智商几乎就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提高。
良好的家庭环境,比如文化传承,陪写作业,上辅导班,上好学校。这些东西的作用仅仅是让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智商,而不是提升智商。加州大学经济学家格雷格里.克拉克对1750年至2020年超过40万个英国人统计研究发现,一个家庭上一代能留给下一代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遗传基因,一个是财富。
所以作为家长,只要你做个合格的父母就行了,你不必做优秀。孩子普通还是优秀,跟你本人够不够优秀很有关系——因为它会遗传你的基因,但是跟你是不是优秀的父母关系不大。
大略而言是智商,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从普通跃迁到优秀。智商是决定性的因素。
根据对大规模人群的统计,优秀不优秀,主要由智商决定,智商是个决定大规模效应的因素,优秀是个大规模效应。但是卓越出类拔萃,成为一个”士,却是小规模的现象。从优秀到卓越靠的是什么?综合我的研究结果,我以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你得有内在驱动动力。这回不是为了父母,为了金钱或者职位,这些外部东西而战了,你得有个远大的目标,找到一个领域,发现一个使命,能自己驱动自己才行。
第二,你得能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这回你不能甘当螺丝钉,你得跳出流程,摆脱膝跳反应式的模式,掌控自己,思考自己,有见解,敢拿主意才行。
这两点家庭不能提供,基因不能预装,学校不能教,主要靠终身学习。学什么?首先是学自我驱动和复杂思考。
终身学习是成为一个士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被外界驱动,只会简单思考的人,再聪明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奴隶”。
当然,终身学习不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充分条件,想取得重大的成就,你还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天赋和运气才行。终身学习有可能让你超越家庭出身,遗传智商,直接从普通人甚至缺陷人群跳跃到“士”这一层。无数从底层跃迁的励志故事,说的就是他们。有的人从小长在支离破碎的环境,甚至“有毒”的环境却成了温文尔雅,气度恢宏的大人物;有的人资质平平,学什么都慢,却成了一代宗师。他们不可能没有内在驱动,不可能没有磨练过复杂思维,不可能不是终身学习者。
他们比的不是天赋,而是格局、眼界、精神头、体能和执行力。无数研究都证明,学习动力是可以训练的。只是你必须自己训练自己,不能是被别人逼着训练。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准确理解了遗传、环境,学习的意义,那么,不坏靠家庭,优秀靠遗传,卓越靠学习。
终身学习是我们打破枷锁的唯一指望,而且必须是自己的事儿。
后记:
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我们都过高的估计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家庭的作用,从而有了很多没有教育价值甚至反教育的教育行为,教育摩擦,教育悲剧。
教育孩子得课题分离: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你的课题,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但是最终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决定。(《被讨厌的勇气》)
2023.07.14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