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王朝》

如何向别人介绍一本书?马伯庸说:“侃”。如何向别人介绍一段历史?马伯庸说:还是“侃”!

“侃”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刚强正直;和乐的样子;海阔天空的瞎扯。这里用第三个意思。

当然,同样是瞎扯,“侃”和“侃”,还不那么一样。第一个“侃”,是可以尽量多的有自己的偏好,可以胡说八道。第二个“侃”,就要讲究严谨和真实性,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要负责。

历史虽然被时光蒙着一层厚厚的面纱,但是对于我们已经掀开的角落,必须心存敬畏。

马亲王写书和讲书,就像一个中年男人坐在你对面,侃大山一样,看起来满嘴跑火车,但是细细听来,可能句句有出处。

“侃”,是马伯庸的创作哲学,也是概括马伯庸最贴切的代名词。今天,我也想试试,“侃”一下马伯庸的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

马伯庸本身是个作家,以虚构故事为业。《长安十二时辰》,大家都看过,大头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酷帅酷帅的,但是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这个故事是假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却不是个虚拟的故事,它是一本历史纪实类书籍。马伯庸根据一系列珍贵的民间素材档案,挖掘了六个真实的大明王朝的历史事件。

作家写历史纪实,就好比写故事的人突然改行,去做说书先生了。

会编故事的说书先生,说的故事呐,真实发生,说的人物啊,确凿可查。所以听起来,简单有趣,通俗易懂。

那么马伯庸写历史和其他史学家写历史除了简单直白些,还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有!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他讲的故事着眼于大的历史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到一村一户,小到一人一地。

讲历史的书很多,讲大明历史的书也不少,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掀起了社会上大范围的明史热,还有华裔作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心目中的历史类NO·1。

前者按照时间逻辑整理了一份明朝履历表,后者通过特定的一个年份去剖析明朝的兴盛衰败,这两部书都很棒,不过以这两本书为模板,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史书都以大事记为节点,去研究明朝历史。

作为非专业史学研究者的小说家,面对众多历史大佬的明珠在前,马伯庸这个人,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不去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小路,去挖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小明珠。他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听到朋友讲的徽州丝绢案始末这个跌宕起伏,七拐八绕的明朝民间故事,凭借着自己狼一般的商业嗅觉,顿时对这类事件起了兴趣,接下来他就通过各种途径,整理出了明朝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汇编成了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也就是一个数学学霸为了计算引发的血案。学霸因为想练习自己的计算功能,就去计算本县税费,谁知道算来算去发现州里征集的一笔数目不菲的税费是本县自己承担的,这便掀起了徽州府及下辖的六县之间的纠纷。这笔税费究竟应该歙县独自承担还是徽州府下所有县均摊的案子争辩的几十年,可以说,从小到百姓,大到朝堂的权贵,都或多或少的被卷在其中。

这个案子里,几个出力的主人公都是地方上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只是因为地方志和《丝绢全书》的留存,才得以让我们与几百年前的他们相识。没错,这个案子的当事人之一最后还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客观全面的把这个事件的始末编辑成册,这么看来时代里的每一个普通人可能都很了不起。

在这里很想说个题外话,我对徽州下辖县的名字很有感触,学霸在歙县,也就是今年高考第一天因为洪水语文推迟,被全中国牵挂的那个安徽小县,还有一个县是祁门,祁门红茶是光绪年间出现的,不知道明朝皇帝只能喝到黄山的绿茶会不会觉得遗憾,绩溪是明朝大将胡宗宪的家乡,也是孕育徽商文化的摇篮,可惜的是现在归属湖北的宣城市,当年的婺源也是徽州的管辖县,如今婺源著名的油菜花美景只能去江西上饶大饱眼福了,而最后的徽州二字,也被黄山代替,让人唏嘘。

徽州是个特殊的名词,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标志着某个地域的地理名词,更多的蕴含着一种文化价值。徽商、徽墨、徽菜、村落、民俗,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有着无与伦比的鲜活和温度,他是徽州世世代代用集体的个性、特征、汗水和泪水塑造出来的独特的气质,徽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厚度、深度无可比拟。

言归正传回到书,第二个故事《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和第三个故事《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同样发生在徽州。

万历二十八年,婺源县抄送了一份乡试榜单回来,本县学子在秋闱中全员脱科,也就是全部没考上,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县的高考生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甚至下一次高考也是如此,成绩寂寥,作为大理学家朱熹的故乡,婺源县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一般的。他们立刻就去探究原因,随后一个高考备考生得出来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他说是因为婺源的龙脉被采卖石灰的老百姓挖了,所以才时运不济没有高考运势。

龙脉就是个山脉,古人讲究风水学,如今我们看来,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切入点。但是这对病急乱投医的婺源长官和士人们却不啻是一剂良药,因为有药就可以试试。

就这样,婺源的士人阶级们和以石灰为生存手段的灰户们开始了几十年的拉锯,禁止挖石灰,科考成绩就会变好,挖了石灰,灰户们才有活路可走。两个利益群体的力量此消彼长,谁也不让谁。

这个故事里马伯庸想说的应该是士绅阶层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包括在丝绢案中,推动整个案件发展的总是地方士绅阶层,地方士绅阶层就是考上了举人,因为守孝在家,或者告老还乡在家,或者在朝中有亲戚大官的一群知识分子,虽然暂时没有官名,但是各个有权有势,一般县里长官都是外乡人,任你如何耀武扬威,来到地方总要多方依仗这些地头蛇,徽州自古以来就多出大学生,有一门几状元的说法,所以在这里,士绅阶层的权势地位格外明晰。

《杨干院律政风云》涉及到的士绅阶层问题并不明显,他比较侧重于另外的社会问题,宗族问题和僧人霸权。

歙县下辖的一个小地方,杨家在两百年前迁居于此,开枝散叶,后来发迹的子孙为祖宗修了坟冢,还建了一座寺庙为祖宗守护,时间到了明朝,杨家子孙里已经没有显贵人了,寺庙里的和尚却成了官家人,和尚买通官员,侵占了寺庙的地产和祖宗的坟冢,杨家后人就此上讼。几经来回,耗尽了人力物力,命丢了几条,才夺回了祖坟。

这个故事牵扯到的人不算多,事情不大,权势涉入也小,但是有其政治意义。除了政治黑暗,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时值嘉靖皇帝想给自己亲爹弄庙号,所以他对杨氏子弟保护祖庙的行为颇为理解,同时他也想祭奠自己亲爹,正好借这个案子给大臣们提个醒,表达一下皇帝的意思。所以在这个因缘际会下,杨干院的祖庙才能保留。

半年后读到《故宫六百年》,看到嘉靖皇帝的前生今世,读到大明朝廷上位者们的风云搅弄,从真切的,对那个时间点的明朝上下阶级的社会全貌有了一丝直观的印象。

在统治者们被一方严丝合缝的围墙一圈又一圈的困在传说中的紫禁城里的时候,天大地大的百姓们,都在过着属于自己的这样那样的生活。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这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若是从生命的角度研究,从皇帝算起,到官吏到百姓,又都是些不由自己的小人啊。

朱元璋缔造的大明王朝可真是个奇怪的王朝,历任276年,前前后后16个皇帝,竟然除了最强王者朱元璋和最强叔叔朱棣,其他皇帝全是品性、能力一塌糊涂的烂人,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快三百年。同时很有意思的是,覆灭了明朝的清朝统治,如果从皇太极改国号“清”开始,到宣统帝退位,国祚亦是276年,也算是有意思的巧合。

最后两个故事是《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和《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前者讲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县里基层官吏的嚣张跋扈贪污史。基层官吏就是县里的三班六房,是在本地找来的合同工和临时的徭役,他们虽然没有官身,但是熟知本地各种情况,想要做出来点什么轻而易举。就是这群在社会上最小存在感的人,牵扯着几两钱的官司,却直观的为我们展现出了封建社会基层的人生百态。

整个案子里,充满了小人物挥舞小权利的身影。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故事就更简单,北京一个锦衣卫垂涎一个夫人,后诬陷其传来拿别人杀害自己夫君。真相很容易,但是朝堂智商各个势力错综复杂,锦衣卫、大理寺、督查院,各方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最后这四条冤魂就在权势的博弈中白白丢了姓名,让人惋惜。

大眼看上去这些事可真够小的,但是我们能够在这些最底层平民的政治生活中,感受到一个鲜活的历史里的大明,甚至能够一窥那些封建王朝里真实存在过的湮没于宏大历史里生命,他们一个个生于尘埃,死于无闻。

五个故事讲完,还有一个故事我没说,因为这个故事严格说起来并不是小人物的故事,更像是为一个大明王朝的见证者做了传。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见证者:黄册库。说白了就是现在的户籍档案局。

朱元璋是个深谋远虑的统治者,他知道要想把百姓牢牢地绑在土地上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完备的户籍制度,天下州县,小到每家每户的人丁变化,土地变化,统治者都需要了如指掌,这些信息,都被写在了黄册里。所以朱元璋通过户帖制、里甲制、和编制黄册、绘制鱼鳞图几步大棋,将明朝统治下的人和税紧紧的抓在了手里,这个务实的君主相信只要有了黄册,大明王朝的统治一定能够千秋万代。

每次读到朱元璋都忍不住感叹这个标准的农民皇帝,在国家统治上走的每一步棋都透漏着典型的小农思维,毫无疑问,朱元璋登记后对农民兄弟们是够仗义的啦,但是对于统治诺大一个国家系统,他在位时的卓有成效的政策其实到最后都难以为继。

黄册十年一修订,在大明的统治下,黄册累计攒造一百七十九万七千册,共修建册库七百间,而这个传说中的最神秘的黄册库就坐落于南京的玄武湖,历经沧桑的玄武湖为他封湖将近三百年,从未有闲杂人踏入。

那么这篇主要讲黄册的建立和消失?当然不是!作者通过黄册的产生、攒造、和消失去为我们展现一个充满贪婪、欺骗和无耻的基层政治系统。若把百姓比作一头老牛,那么他的身上爬满了大大小小的牛虻,上到皇帝、官员,下到基层兵役,上上下下都参与到这场盛会中,尽情的从中吸血,无限畅饮,长此以往,只能牛死,虻肥,也注定了王朝大厦的倾塌。

黄册记录着两百年间统治下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出生、死去,生前财富、身后财富和血脉绵延。所有曾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在这座库房里有一席之地。

而这个大明第一档案库最后的命运如何了呐?他们被士兵搬去做了纸甲,抵抗炮火。

马亲王原话说道:这是一幕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黄册,在风雨飘摇中被一一扯碎。满天的纸屑飞舞于后湖之上,万亿大明子民的户籍化为甲胄和火器,以试图毁灭自己的方式,试图挽救这个王朝的最后希望。

呜呼哀哉,一个王朝的崩塌,一个帝国的落败,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和最底层的被统治者们,没有人是胜利者。

《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本并不难理解的历史记录册,相比其他更深奥、更有价值的史书著作,前者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快餐文化的代表作,我觉得这个形容词不是贬低,是对其适应现在普遍大众阅读形式的夸赞。

故事没有什么隐藏剧情,读起来一目了然,感想也就简单明了,形势分析的到位,选取朝代的一个小的截取面去呈现一些大的现象,不管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读下去总没有坏处。

以上内容和想法,很多都是马亲王在书中写的,因为我很喜欢,就记录了下来,另外也穿插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那么再回到一个终极问题上,为什么要读历史?

对我来说,了解一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会让我热血沸腾!当我有一天能够走进他,像是能听到他流动的脉搏,触摸到他的温度,体会他过去经历过的酸甜苦辣,真实的认识一个朋友,毫无保留的、无所顾忌的拥抱和亲吻。

在我不知道黄册库历史的过去,我曾经路过南京的玄武湖,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在曾经辉煌的古都里的皇室内湖,如今时光冲刷,早已没有那一抹熏香。再回忆起来,他却再也不单单只是一个好看的湖了,他是一个有着生命的鲜活的朋友,我们共同分享着他回忆里的苦涩和欢喜。

读史,让人对自己生活的土地有更多的共情,在冰冷和乏味之外,同样有着温度和生命。

(配图均来自网络,不妥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