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奇伟,文辞占对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人。
张温的父亲张允,轻财重士,名显州郡,担任孙权的东曹掾。
张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听过他的传闻之后,跑去问公卿:"张温可以和现在的谁比较?"
大司农刘基回答说:"可以和全琮相比。"
而但是的太常,后来的丞相顾雍说:"刘基说的不太对,张温当今无人能比。"
孙权说:"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张允再生啊。"
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孙权为之改容加礼。
召对完毕出宫,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你,你应该明白。”
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重视。
出使蜀国,颇受看重
张温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
孙权对他说——
您本不宜远出,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所以与曹操往来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
张温回答说——
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
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说
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於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於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
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於良佐,参列精之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
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凶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
陛下敦崇礼义,未便耻忽。臣自入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
谨奉所赍函书一封。
蜀国也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然而张温回吴国之后,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
总督简评
张温的父亲张允多厉害,史书上没有记录,而对于张温本人,记录到的也就是他谈吐文雅、对答如流,吴蜀两国、诸多重臣都推崇他的原因,史书没有记录下来。
治理?没有记录,军功?明确记录他不想建立军功。担任的也是议郎、选曹尚书、太子太傅一类,主要注重德行,没有在实绩上深修的官职。所以估计这个张温,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