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看出上图是日落还是日出么?这是我逆光拍摄的龙沙公园的初冬,早上九点三十六分。零下五度在黑龙江还称不上寒冷 ,清冷的日照在薄薄的冰面上。湛蓝的天空,宁静的水面,美的令人窒息。孤独的湖心岛远远地招摇,天再冷,我都想努力越过去。
这是否像极了高考?千军万马、无数家庭在高考指挥棒下形成了冷冷的亲子关系,为了升学而展开的种种伴读,充满矛盾,苦乐参半,极度功利 ,少了对学习本乐趣的体验 忽视了每个孩子成长的独特性。
您应该能判断出这幅图的时间了吧?对 ,这是我拍的齐齐哈尔市嫩江浏园段 ,六月末的日落。盛夏晚晴天,落日余晖故人意。温暖的暮归,伴牧童短笛。
这也像极了高考,经历了若干年才明白,那特殊时期的种种磨难与疯狂 ,后来啊都变成了成长的力量。
所以,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若没有高考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不知道是否还像今天一样 ,惊天动地。
这是我女儿桐桐2015年高考后去厦门旅游的幸福小照 ,似乎看不出高考对她的折磨。虽然女儿在高考中并没有考上名校,但她在为高考而努力学习的路上发生的故事,成为了她一生的财富。如今女儿已经大学本科已经毕业 ,申请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有条件录取)、伦敦政经、华威大学、悉尼大学(奖学金)等四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很想把这个中国最普通家庭的求学故事分享给大家,愿它能给更多的优秀家长以启发。
这个故事是关于教育思想的博弈,是对父母价值观的考验;
这个故事关乎利益的选择,是一个母亲用智慧引领女儿“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勇气;
这个故事探索了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关于做人的价值,是一个做人与做事甘愿孤独,固守道义的关于人字的大写。
这个故事关于寂寞的坚守,关于花季少女的恋情,是一首青春成长的励志歌曲。
女儿桐是个剖腹产婴儿,是我在第一轮高三教学过程中怀上的。巨大的教学压力,长期伏案判卷缺少休息,在怀孕八个月时的我还做了省级公开课。怀孕后期的妊高症曾导致我在课堂上晕倒三次。女儿在我的身体里就形成了与高考考生一致的作息规律。每天晚12点左右休息,早5点40分起床。
1997年5月27日,女儿在铁路医院出生。一个营养状况一般的孩子,身高59cm,体重七斤半。满脸皱纹,瘦瘦长长的,大手大脚。医生说,可能与我的休息不好有关系。后来的若干年我明白了 我在怀孕期间的压力可能影响了女儿人生最初的性格。她从小就喜欢闹人,心情总不好,小小的眉头总禁皱着。小区的邻居给她起了个名字,小怪怪。她那时候很少笑。也许是在肚子里就被高考吓到了吧?或者是我与自己的学生们天天熬夜有关。
这是她的日常表情包。
平时几乎不会笑,总是思考人生的样子。但她的语言表达超强,逻辑推理也表现了惊人的天赋。桐桐八个月就会一段一段的说话,比如有人围着她看,她会说:看我干啥,我也不漂亮。
她经常说自己不漂亮,这使我很疑惑。后来 ,我找到了根源,保姆及附近邻居经常议论女儿。她几个月大,竟然也读懂了了大人的另眼相待。于是,在女儿三岁半(2001年)的时候我就搬离了那个小区,贷款15万买了一个好的居住小区。我希望女儿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女儿五岁开始学习钢琴,每周两天我骑自行车带她去学琴,八年里风雨无阻。我这个观点和现在许多妈妈们想法不同 ,我是坚持孩子要体验学习中受苦的感受 ,苦过才更知道甜。记忆特别深的是有一次她发高烧 ,我仍然带着她去学琴。一路上她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可一进入老师家门,她就睁开了眼睛。一个小时的琴课,女儿烧红的脸上写满认真。可老师还是在不停地批评孩子,因为她总出错。我心疼极了,女儿在里面弹,我在外面默默流泪。打那以后,我就不让她学琴了,大概有三个月时间。但不学琴了 并没有让我们轻松。
每天晚上六点半我和女儿都心烦意乱 ,因为房间里少了琴声。六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写完作业就练琴。习惯养成了,再发生改变 ,彼此的内心充满痛感。我每周大扫除都不敢去擦拭钢琴上的尘埃,因为我会落泪。其实童年学习任何特长,哪个家庭也不容易啊,巨大的投入,艰苦的磨砺,展示时的成就感,这一切的一切,都融进了我们全部的生活。
女儿四年级下学期曾经写过一篇作文 ,叫做“漫漫学琴路”。她才不过十岁 ,但这段心理历程写的很深刻,有沧桑和执着。“喜欢那些雨中穿城的日子,半小时的路程我贴在妈妈暖暖的背后,只有这时她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钢琴老师再呵斥,我也不能生气,因为曲子越来越难,要气就气那些作曲家吧。可也不是,因为那些曲子在老师的手下就特别流畅。还是我努力不够,惹妈妈伤心了。哎,许久不见,我的那些琴谱上的朋友,不知道你们可还会喜欢我的抚摸啊”
读了孩子的作文,我流泪了 。我知道,她是真的体验和喜欢上了。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困难 ,因为学习任何特长都没有平坦之路,考验的是父母的坚持与大爱。后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教师,继续教女儿学琴四年。我告诉老师,我们不考级,因为女儿喜欢弹琴的感觉,喜欢那些跳动的音符。尽管老师一次次说服我,说我女儿有优秀的音乐天赋。上文提到过,她手大脚大。细长的手指,让每个钢琴老师都为之动容。
学钢琴,看似与高考无关。但它帮助女儿形成了挺拔的身姿与顽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她的大脑功能区。尤其是那些钢琴家的故事 ,他们用生命去追求艺术的高尚情操浸染着孩子的整个童年。
女儿的推理与逻辑思维发展的很好,这和我的职业有些关系。我在她5岁的时候教授高二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每天我们和她的游戏是听我试讲。我让爱人与孩子做听课对像,在家里一遍遍地试讲。有一次,讲到联系。桐一直在低头玩玩具,看似漫不经心。我问: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乌鸦叫丧 喜鹊报喜,有人看到喜鹊就会觉得今天有好事发生,见到乌鸦就会提心吊胆。这其中有必然联系么?五岁的桐桐忽然抬头说:昨天早上 我和爸爸看到喜鹊和乌鸦在一起呢,那该报啥啊?我和爱人哈哈大笑。
小神桐让我惊喜 ,她对事物由表及里的深刻认识 让我自豪。
小臭桐让我愁,粗心大意的毛病让她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居于后10名。总分数上其实不过差个10分左右。老师常常在家长会上善意提醒我,要给孩子补习一下。可我从不在意,内心里坚持,保持学习的兴趣更重要 ,提前学习那些简单的课本知识,过早地做大量重复的学科训练,虽然会有高分,但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时的坚持真很难,最后气的我爱人不肯去给孩子可家长会了。但我一直逆风而行,一直到小学毕业不补习文化课。
我和孩子爸爸在权衡利弊之后坚持住了 ,不上补习班 ,不过分看中成绩 ,把精力放在她的做人与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形成上。这期间我们也饱受精神折磨,小学考试每次考试的大榜前面上都没有她的名字。
但我们还是为她自豪。
2008年奥运会,女儿自己编了一首曲子 ,自己做词。她喜欢李清照,能和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聊纳兰性德的唯美与精神自恋2个多小时。
她有经济意识 ,会在我们忙碌的时候主动申请帮忙做家务 ,并且会因此赚一些零花钱。我很少过问这些钱的去处,都由她自己支配。我能看到是她经常用这些钱去和小伙伴们买书,或者去游乐园。周围的小伙伴,每年她过生日的时候 同学送她的礼物都堆满了床。她又会把她们整理好,收进柜子,只留几件最喜欢的。等到同学们来我家玩时,她会和孩子们分享,也偶尔会互相交换喜欢的东西。我则在旁边幸福地看着。屋子里经常被搞的特点乱,在孩子们走了以后,女儿都独立收拾好久。有一次看她累的睡着了,我和爱人迅速的帮她整理好。她醒后特别开心,问我:妈妈,是你帮我收拾的吧?谢谢妈妈。我想了一下 ,是仙女姐姐帮你收拾的,因为她看到你有一颗能分享的美丽心灵,被感动到了。她开心极了,跑到我脸上亲了好几下。
用心引导了近10年,桐学会了幽默风趣,终于变成了爱笑的姑娘。所以我更加坚信教育力量,虽说是很多因素都是先天的,那只要我们找对方向,持之以恒,智慧的引导,孩子们都会变成最好的自己。2009年,弟从广州回来探望母亲,一同去哈尔滨虎园。她看到门口虎园雕塑,问大舅:您是医生,您能给老虎拔牙的么?大舅于是满足了孩子的愿望,我用相机记录了这一时刻。然后弟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了新桐 ,我们平时做事要冷静思考,做之前进行判断,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我不是兽医就不能去给老虎拔牙啊。非常感谢弟弟对我女儿的影响,其实生活里处处是教育。弟弟是深圳一所医院的医生,他的儿子在深圳中学读书,一直是学年前10名。小学阶段他的儿子什么课外班也没有上过,每周的娱乐是和爸爸去钓鱼,6岁多的时候就能坐着钓鱼一上午。您想想看,有了这么了不起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他做什么事都会成功。
2009年6月新桐小学毕业,有一天她回家大哭。原来受政策影响,从她们这届开始不允许照毕业像了,因为不允许乱收费。她的小学班主任叫郭天华,一直带了六年,班级总共有86个孩子。孩子们在老师膝下成长,早已经像一家人。我因为感恩班级同学给女儿成长的良好陪伴,也为她能更多的去挑战初中学习,我带着自己的两个同事为桥西小学六三班做了一个电子相册。
这件事,让女儿很开心。后来,我也与郭天华老师多年为友。她对女儿以及全班86个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奠定了女儿成长的精神底色。做为家长,我是尊敬郭老师的,因为她比我更能专业的指导处在小学期的女儿。
求学路上的追求从来没有所谓的甜蜜 ,它需要整个家庭以综合素质为圆心 ,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半径,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圈。重复的训练必不可少,探究的孤独必不可少,读书的乐趣不能泯灭。
小学毕业前我没有让孩子训练那些所谓毕业统考题目,因为女儿对那些重复练习的卷子很痛恨。我给她报了旅游团,去那些有山有水有大师的中国名校玩了一翻。少复习了一个月,女儿却在毕业考试中破天荒考进了班级第九名。
小学最好成绩记录,平均成绩是班级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