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总是给人希望:盼望黎明,就是盼望新一天的到来。
昨天参加刘铁芳教授主持的中国少年培育联盟首期培训班,上午听张怀承教授《阳明心学与当代教师成长》的讲座,下午参加刘湘燕博士《基于理解的教学反思》体验式学习,这一天使我对困境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在朱永新先生文章中又看见“与黎明共舞”这个词,忽然想在这两者之间说点什么。
还是先说说昨天对困境的感受吧。上午听阳明心学,我面临着学习困境,因为只在致良知四合院中断断续续听过一些课,没有系统读过阳明先生的著作,所以听起来经常会有空白感。在下午刘湘燕老师设计的体验式课堂上,她设计了一个由学员自导自演的小组活动,恰恰又是围绕工作中真实的困境而展开,所以既体会了自己的困境,也感受了他人的困境。
在观看学员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那个角色情景本身就有点难,但更难的是在表演完后,真实分析自己在情境中的情绪。起初学员们对困境的体验停留在语言描述上,但后来随着老师的引导,学员们学会从角色、视角、情绪这几个关键词去演绎,于是一个个鲜活的“柴米油盐”、“满地鸡毛”、“无从下手”、“焦躁不安”的生活困境得以生动而深刻地呈现。
其实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想不遇到困境是很难的。知识的匮乏,琐事的缠身,矛盾的多发,突围的无力都是困境。湘燕老师在课上提出一个情绪建构和教师身份的概念,这让我懂得一个人某一时刻困境的发生,其实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容易使人在那个当下只能体会到自己的情绪,而理解不到其他人的情绪,于是无力、无助、无为种种感觉就只能集中在自己身上。这就是我们容易形成困境或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
那么我们不妨想一下,生活中哪些事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维?怎样思考才能不让自己陷入自我认定的困境?
与黎明共舞一词给了我启发,我们是不是可以跟自己有个约定:学会正确安顿生活中的不妥帖或突如其来,即便遇到,也处变不惊,泰然处之。学会每天清晨起来,伴着黎明的光亮,拥抱自己内心,拥抱脆弱,拥抱不确定性,整合自己力量,新的一天,新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