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理罪》
原著大概在两年前看了。起初看的是《城市之光》,一眼就喜欢的刑侦,悬疑主题。于是倒回去看了雷米的《心理罪1-5》。
好,回归主题,说说这电影《心理罪》。
这部电影是根据《心理罪之画像》来改编的。此时的方木是大学毕业的学生,他的所有的推测都只是理论,当然,这些推测都建立在他的天赋之上。他,是一个推理天才。
也许是这些天赋吧,方木自觉自己神通广大,自觉无人能比。是的,他的直觉和所有的推断,最终都为刑警指向了真凶,可是他的所有推断都是嫌疑人留给他的。如果,凶手留下的是误导的信息呢,如果凶手也是心理推断高手,利用了方木的推断呢……
一切都未可知。
画像,是方木根据现场,对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成像分析,细节重现,描绘出凶手的面目,便于刑警缩小范围,快速抓出真凶。
影片里的方木,沉着、冷静,洞悉一切,现场,哪怕是一颗纽扣,也难逃他的法眼。他所有的结论,成像,送至邰伟。
邰伟,刑警的老大,眼神凌厉,像利剑,对视之间,直入心底。
说实话,廖凡饰演的邰伟深得我心,他的眼里除了嫉恶如仇,更有些狠劲。是对自己的狠。
他将自己的悲欢过往狠狠的封印在内心。也许这样,才能更客观地、正确地面对亡命之徒,也许这样,他才能让对手无懈可击。
故事发生在连环杀人案之后,死者流血而死,但现场预测流血量,还不至死亡。那么,这些血去了哪?
方木一边呕吐,一边说,这些血是被凶手喝了……
然后,方木开始画像,瘦弱、孤独、有交流障碍的血液病人,他的病需要喝血才能缓减。根据方木的画像,锁定了嫌疑人——马凯。
在抓捕马凯的过程中,邰伟在渔船上遇见了蒙面人,与邰伟有了交手,但逃脱了。但也因为渔船地点被暴露,马凯不得不转移他的“家”。
可是,他太需要血了,他要新鲜的、甜甜的血来慰藉自己的身体,他迫不及待,以至于他在没有完全规划好目标便匆忙下手。
结果,他的破绽被方木一一查出,一路跟踪到他的“新家”。
邰伟再次与这个蒙面人交手,马凯靠着之前打的强行针剂,邰伟再次不是他的对手。危及关头,方木用一段婴儿啼哭的视频将马凯吸引,而在马凯扑向方木时,方木被邰伟一把推开。
最后,马凯还是死了,死前他一直在喊“我只是想活着,只有血可以救我,我想要血,为什么你们不肯给我”。
你想活着,并没有错,可你不能用别人的生命来买单。
马凯死后,邰伟越发觉得两次与他交手的不是同一个人。这种强针剂一旦使用,可能一次就会暴毙。两次交手绝不是同一个人,一定还有其他人在黑暗中,他是谁?
法医的报告也出来了,这种嗜血症的患者本地区只有一个,是个六岁的孩子。
而当方木他们赶到孩子家里时,早已人去楼空。
孩子在哪?马凯又如何患上嗜血症的?
方木不知道,那个对话是真有人坐在自己对面还是全部只是自己在与自己对话。自从他的女友被杀后,他对凶手的画像全部乱了。这次,他把自己设定在凶手的角度,想象凶手接下来要干什么。
与其说他在画凶手的画像,不如说是在画他自己。
从小孤儿,有别人没有的洞察力,同时也孤独、与人有交流障碍……阴阴暗暗地生长在角落里,一边是天份的光环使他笼罩在阳光下,一边又是无际的孤单黑夜包围了他。他是个双重性格的人,他所有的画像,都像在复制他一个又一个黑暗的自己。
他不是害怕。害怕的人永远只能躲在那个孤岛上,周围是咸咸的湿气,水腥味充满整个鼻腔,当暮色四合之时,只有成群的蝙蝠露着鲜红的双眼,鬼魅地从头顶略过。哦,还有,除了他之外还有人。不过彼时他们只能称为尸体。
方木找到这个孤岛后,所见之人正是心里默默画上千遍的那个画像。没错。是他,没有错。一名血液病治疗的专家。有着光鲜的头衔。那名六岁的小女孩正是他的患者。
当然他也见到了与邰伟第一次交手的蒙面人,一名跆拳道运动员。他是小女孩的父亲。
此时邰伟也利用线索找到了这个孤岛。
危险,比方木想的更严重。
往昔救死扶伤的医者,早已成了嗜血如命的患者。
他用他的专长,掩盖了真相。当他知道自己被感染之后,就深知自己必死无疑。却又不甘自己这样死掉,他想让更多的人感染上嗜血症,看他们无助,看他们惊恐,看他们疯狂、看他们互相残杀,看着他们丧心病狂却又脆弱无比。没错,只要他控制了血源,他们便是他脚下的蝼蚁,这些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
他,想让更多的人陪葬。
本来完美的计划,全被方木破坏了。方木他,必,须,死……
很多事,好坏只在我们转念间。
向左是充满鲜花迷幻的花园,有阳光,有快乐。它通向黑暗。
向右是荆棘的小路,有隐藏的危险和不确定能否抵达的彼岸。
向左或向右,你踏出一步,便不能再回头。
你会走向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