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 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他的《皮囊》。硬壳的封面,比正常书籍尺寸要小一些。
当时,就觉得这书名很特别。再看作者:蔡崇达。不认识。
却赫然发现,书的推荐者都很大腕。比如刘德华、韩寒、白岩松等等。
然后,读着读着就欲罢不能。几次看到都想落泪。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细腻,真实,朴实而又直抵人心的作品。
由十几篇不同主题的散文组成,却似乎又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一具皮囊。
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疾病和死亡。
评论家李敬泽在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1、“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皮囊》里写外婆的母亲,失去了女儿却没有哭泣,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她“舍得”。
她敢把亲生儿子几次丢到水里让他学会游泳,这种偏执的训练让人很难理解。
而老人家却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2、“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和重症监护室的任何人做朋友了”。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写的是他爸爸因为中风偏瘫几次入院,在医院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他认识了很多和他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体会着相同的感受,更看到人在疾病面前的弱小和无力。
每当他想和这里的人因为共同的命运,而惺惺相惜的时候,却会因为生命的未知和无常,而重新陷入痛苦中。
那个想要在圣诞节放烟火满足即将离去爸爸心愿的男孩,那个在同一个楼层身陷绝症活不过几天却每次见到他都一脸笑容,愿意讲故事给他听的大爷,都一样很快的就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让他淬不及防。
生命无常,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让他不敢交付出去太多情感。
3、“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她猜到我会对她说什么,最终我还是说了”。
这一篇说的是作者的情感心路。可能也谈不上是恋爱。没有花前月下,没有你侬我侬。
而是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有才华的男孩子。她把他所有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报道、小说等相关的文字都保存下来。
她给他简陋的出租屋添置像样点的物件,摆放妥当,愿意陪着他吃简餐,给他挑选见家长而穿的合适的衣服。
她是市文化局局长的女儿。有着这个家庭熏陶出来的得体和聪敏。
而他,只是一个小镇的清贫人家的孩子,还有一个中风偏瘫的父亲。
可是,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他约了她,而她似乎会猜到他会对她说什么。
她特意骑着自行车去赴约,让他载着她去看看大海,感受最后一次恋爱的浪漫。
当他终于还是把那句话说出来。而她如此聪敏,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骑着自行车,消失在他模糊的视线中。
他明白,自己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他太了解自己。他想要去更广阔的世界,那就是去北京。只有那里才是他梦想可以出发和安放的地方。
淡淡的忧伤,在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个女孩子内心无言的疼痛。
也能理解他,内心里对梦想的执着。年少的时候,为了梦想,我们总是要去付出一些,舍弃一些。
作者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这种清醒、执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和洞察,很难想象他是一个82年的大男孩。
4、“每个人都是奇迹”
看完书,特意百度了一下他。看了一段他的演讲视频《我就是奇迹》。
他说,每个人都是奇迹。
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意义。
你会发现,有些人天生就是吃那口饭的。
他从高中开始写字,写到痴迷和发狂,甚至手指写到无法伸展开来。高中时候就拿到了全国性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他说,爱好爱好,爱着爱着就“好”了,好了之后就更爱了。越爱越好,越好越爱。
梦想是苦的吗?不是!因为真的梦想是你喜欢的,由衷热爱的,享受其中的。
所以梦想是甜蜜的,是幸福的。
当你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梦想,并且愿意为了它而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就会有奇迹。
他说,世界上最好的事情是你能满足自己,也能满足他人。最难的事情是你是否清楚的看到自己、准确的理解自己、感受自己。
读过《皮囊》,我们也都该给自己一个清醒的时刻,让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暂时释放出来,看见忧伤,看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