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讲物理学家费曼曾经钻研过如何开保险箱,但要成为一个精通保险箱破解者并不容易,他特意认识了一位专业锁匠,慢慢成为朋友之后,他如愿获得了专业锁匠的秘诀—-唯有知道锁具制造商的默认设置!
这个故事来自《学习之道》这本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借此提出了先了解大脑的默认设置,会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轻松,并能让自己少些沮丧。
这本书讲了很多有关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而作者有意应用书中的穿插学习法这一思想,好多内容打散打乱穿插全书,所以感觉很零碎。全书18章总共讲了5大方面的内容——-两种思维模式,搭建组块,对抗拖延,记忆方法,重塑大脑。思维模式和搭建组块是重中之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一番,认真看,必有收获。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专注的优点
专注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做某事。专注有助于处理一些连贯性的逻辑思考,推理;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加深记忆痕迹;有助于建立理解知识等等。专注对应的词语有: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始终如一。
专注的缺点
专注往往依赖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很容易一头扎进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专注模式就如汽车的近灯,穿透力很强,但是光速集中一处,视野变得狭窄受限,顾及不到四周。
发散思维的优点
发散模式是一种休息状态,处于幻想,白日梦状态中。发散模式有助于纵览全局,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产生创造力,灵感涌现;有助于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有助于为一个全新问题找到突破口;有助于提取知识,发散思维正是生成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
发散思维的缺点
发散模式处于松散状态,无法集中某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它总是以某个中心为点,向四周发散,展开无限广度和深度的联想,就像太阳的光束同时撒向整个大地;如果对应汽车的车灯就是远灯开启,照射范围广,但是灯光强度不够。
因此,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各有优缺点,没有谁好谁不好,而且正好互补。要想高效学习,两种模式必须要交替开启,轮番使用,发挥各自优势,以抑制其缺点,从而让我们的学习实现最大化的高效率。
两种思维转换方式
这两种模式可以通过训练,实现彼此切换。如果专注不够,可以通过番茄法训练,一天最重要的2小时,可以设置4个番茄钟,每个25分钟,不要关注结果,只关注这个过程,远离让你分心的一切东西,一到点,立刻停下来,让自己放松片刻;而如果一件事做了太长时间,就要主动站起来走走,去户外放松一下;听音乐,画画,跳舞;睡觉等等,总之能让你转换注意力的事物都可以。只要从专注中抽身出来,发散模式就会成功切入。两种模式之间的来回切换正好让我们既能全面又有重点的学习知识。
组块和搭建组块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比如小宝宝学穿衣服,开始都是需要大人告诉一步一步该怎么做,并亲自示范,经过一段时间,宝贝们才能把一系列动作联结一起,一步完成,穿好衣服。这就是一个组块。我们不管学什么,都是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组块的步骤
1.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并理解信息每一条信息,理解就像胶水,能把相关信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记忆痕迹。比如一个流程图,概念图,各种模型等等,随便搜一个来练习,按自己的理解加记忆画一遍。
2.重做一次。重复做同一个练习,把自己刚画过的和标准的对比一下,这次要特别关注关键步骤。
3.休息。出去玩或者做其他的事,让大脑完全放松,给发散模式足够的时间。
4.睡前回顾。 临睡前回想一下练习过的组块过程。
5.再来一次。第二天尽快把前一天做过的练习再做一遍,尤其关注卡住的地方。
6.设计场景。有针对性的找一个可以应用的场景,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同样的练习。
7.主动重复。睡觉的时候或者散步的时候,在头脑中回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以上练习,日积月累,大脑中相当于储存了一个组块资料库,随时调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那肯定是与日俱增,得心应手。为了随时调用,必须得市场回想它们,与它们有个亲密接触,不然,它们很快就从你的脑海里溜掉哦。
两种思维模式和组块的关系
以下至上的组块过程就是专注思维工作的时间,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就是建立和加固组块的过程,而且要间隔重复,不要在同一问题上过度练习。
而从上至下是发散思维发挥作用的时候,让你纵览全局,看到组块在背景中的位置,知道它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什么时候不能用。
组块的过程正是结合运用了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的优点,发挥它的优势,抑制它的弱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做一个会学习的人,才能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