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过年;过年意味着假期,意外着好吃的,意外着穿新衣;奶奶有三个儿子,每年过年两个叔叔婶婶,堂哥堂弟,再加上我爸妈妹妹一家四口,一大家十几口人很是热闹;26蒸包子,27炸鱼,炸藕盒子,28炖肉 29 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贴春联,30欢欢喜喜一大家人吃年夜饭,一起看春晚,大人们一边包饺子,我们小孩儿们一边打够级(扑克牌)一边看春晚,想想那时的过年还真是有着浓浓的“年味”。
越长大,尤其是结婚后,对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婚后一直在婆婆家过年,婆婆家就我老公一个儿子,婆婆在我婚后的第二个年头就因病没了,所以过年家里也没几口人,再加上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对过年就越来越无感,甚至很不喜欢过年。
生娃后,老家太冷,也一直都是带孩子在北京过年。因为环保,现在过年也不让放鞭炮,再加上人也冷清,“年”的感觉越来越淡,再也没有记忆中的“盼过年”那种迫切的心情。
婚后的第八个年头,终于带娃又回到了爸爸妈妈奶奶身边过年。人还是小时候那些人,但也是物是人非,大家都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娃,唯一不变的,就是再忙再紧,年三十那顿年夜饭大家都会赶到奶奶家,大家欢聚一堂,热热闹闹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