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的大脑出奇的喜欢为什么?一旦了解了背后玄机,大脑就容易记住,就长出一个叫“神经突触”(有想象)的东西。我不太清楚,这是不是跟骨子里的“生存”意识有关?了解了原因,我们就知道,是否会威胁我们的生存。但大脑又是极其懒惰的,能不动就不动,所以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学知识。
最近好友嘉嘉单位,组织员工分批进行团队激励、新媒体等方面学习。但据我了解,他们中有一批,在最后每个团队抽一人参加闭卷考试时,最低一人只考35分,最高73分,平均不到50分。
要知道,这次组织学习不仅规格高,而且非常严密。请了上海大学的教授、有关专家;在宾馆封闭式学习。上课期间,手机一律关机;发现接听电话的,立即请回家。晚上学到九点半。
但效果为什么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学习的奥秘到底在哪里?
二
最近听了一本书,叫《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关于学习,有许多“脑神经”科学方面的解释。
1、大脑是可以锻炼的,越锻炼越强大。
曾获诺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坎德尔提出学习的神经系统发展理论:当某个细胞参与学习的过程,这个细胞就会生长。这与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接受教育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越刺激,突触越多越强大,信息传递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断地被传递到大脑某片特点的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被存储。这些信息链接与其相关的内容交织,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
2、知识存储时间,取决于大脑的活跃度。
学习者具有内在动力时的自主学习是效率最高的、记忆效果最佳的一种学习类型。主动学习时,大脑细胞是最活跃的。
新知识能在大脑中存储多久呢,取决于大脑接受信息时的活跃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中的许多化学物质会进行合成与分解,并产生电信号,这就是大脑在思考时消耗能量的原因。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时间也就越长。但随着时间推移,学习时建立的链接就会逐渐削弱或消失,如果你再次接触或学习,就会比其他完全没有的人效果要好很多。如同体育锻炼一样,如果你停止锻炼,你锻炼的成果可能丧失一部分,但不会全部丧失,再次锻炼的话,会被别人更容易一点。
3、知识不要割裂而要联系
学习内容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数据、信息、知识、理解、智慧。传统教育把大把时间用在信息传递方面,而且信息之间、学科之间也常常是孤立的,所以,往往学得快忘得快。
坎德尔说:“要想获得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受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深入,要求大脑集中精力,且将该信息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嘉嘉在学“新媒体”知识时,“构图的平衡”中,提到构图形式有:占据中心、对角线、压住四角、s(z)形,他会想到文章的主题、线索、人物关系;提到构图上“细节方面的对比”,就想到正反派、主演配角;提到 构图“特殊效果”就想到细节、情感、展示等等。
知识的刺激与强化上。比如以前他用公众号,都是手机操作,也根本不排版,直接从简书中,复制粘贴。后来也查了一些公众号编辑器,但也从未看说明文档,只是根据视觉上的感觉操作。经常做的是先插入样式,再插入文字,一直没注意可以反过来。还有公众号平台的内在关系,也有了一个整体与逻辑上的认识。所以他这方面的神经突触无疑在强大。
三
应该说,主动学习才会建立起知识体系;才会建立起强大的脑神经系统;才会建立起可以“自转”、“公转”的小“宇宙”。“主动性”是这个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源。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