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常识根深蒂固
今天上班,有个同事问我“我想发个快递,哪家快递便宜啊?”我问“发哪里?”
他说青岛,我说发顺丰啊,他很惊讶“顺丰不是很贵吗?其他快递首重10块,顺丰首重13呢!”
“你发什么东西啊?”
“发行李,十大包呢!”
“发顺丰。”
中国是个快递大国,我们有几十家快递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可是说起最贵的你一定想到的是顺丰。
顺丰首重13元,续重2元,其他快递首重10元续重可能就1元,大家一看,确实顺丰贵啊,你错了。顺丰可以十件快递算一件,也就是只有一个首重,其余全都是续重,而其他快递大多只能一票一件,也就表示有10个首重,现在还觉得顺丰贵吗?
类似问题很多很常见,而常识不知不觉的成了我们视野的边界。
我这不是胖,是发福,这点常识都不懂?不知道那个同事的名言,看着他那一天天挺起的将军肚,貌似挺有成就感啊。
发福?如果没记错应该是中年人的事情,20郎当岁的小伙还是青壮年啊。
之前朋友圈里盛传的一个段子,说的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的生活轶事,仿佛也成了常识。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这段话了不得啊,成了诸多朋友圈同事的座右铭,看看人家大文豪胡适都管不住自己,偷懒是人之常情啊。
可惜这只是段子,真正的《留学笔记》记录只有6天在打牌,其余时间,胡适先生在上课,游玩,读书,而且七八月份正是暑假之时,最重要的是九月六号的笔记中胡适先生如此写道。
“今日,迁居世界学生会所,初次离群索居,殊觉凄冷,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所以一直在努力学习的胡适先生才是真正的历史,所谓的打牌只是先生的一时爱好而已,却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成为了小常识。
02.打破边界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拒绝了对事件的深度思考,知识的来源只限于公众号的毒鸡汤和微博大V的段子,哪怕是断章取义,刻意迎合大众趣味,我们也将其奉若圭臬,我们过分的相信他人口中的常识,即便是那么的不合情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编造借口欺骗自己,我们开始自怨自艾,我们工作了一天,下班后立刻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很累,我很委屈,让人们知道我们的悲伤,对我们心怀怜悯,以此获得关注,鼓励。
我们明白借口是没有意义的,借口是只是编出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但是我们自己却相信了这个谎言,甚至称它为常识。
醒醒吧!别让所谓的常识成为我们视野的边界,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年轻,我们可能没有车,可能没有房,可能没有爱情,但是!
当我们放下手机,关上电脑,抬起头来,我们!还有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