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家读过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此时依然记忆犹新,还记得读完书后就对家里彻底的清理了一次,将不能用的、不能穿的扔掉或者送人或者放到小区的捐赠箱里,总之令家里焕然一新,整个空气都感觉比以往更流通了。对物质的“断舍离”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想做到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那些都是可见的,伸手能够摸到的。但如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困扰我们的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去“断舍离”呢?很荣幸的我读到了美国作家加勒特.克莱默的《情绪断舍离》一书,才知道原来情绪真的也是可以做到'断舍离“的。
作者加勒特.克莱默是“内在运动”咨询机构的创始人,25年来,他一直为运动员、教练、演员和商业领袖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他成功将“直指内心的自我探索”方法带入了许多的团体之中,帮助他们获得更出色的表现。
《情绪断舍离》共六章,分别从“情绪的秘密,你可能并不了解”、“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境遇”、“人生需要听从直觉的指引“、”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提升内在的正能量”以及本书的重点“情绪断舍离,通往成功最简单的路”。
翻开阅读了一部分后,我第一感觉就是这好像是一本唯心主义的书。因为加勒特.克莱默的观点咋看像是世界因我存在而存在。但是细细品读,就发现这不是一本讨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书,这是一本讨论情绪问题的书,是一本致力于通过控制情绪而去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心理励志书籍。
也曾认为这不过是一本心灵鸡汤书,而且更像一碗毒鸡汤。因为作者认为越努力越幸运不一定是对的,他认为“内心越平和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但是不深入细读是没有发言权的,当我通读本书,发现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能以一句话来理解作者本身的意思。
在第1章”情绪的秘密,你可能并不了解“里,作者首先从了解情绪开始,继而提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太多,接着从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论证说明,我们之所以经常被束缚,并不是别人的思想左右了你,也不是具体的事情困扰了你,而是自己那些多余的想法。
情绪是通过感受产生的,而感受又是通过思维产生的,所以想要做到情绪'断舍离“,首要的是从思维开始控制。作者认为当我们感觉不对时,你只需转换思维,因为错误的思维会导致错误的结局。
《情绪断舍离》是一本心理类书籍,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的心理学书籍。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绝大部分的作者都认为一个人患了抑郁或者心理类疾病,都可以从外部找到原因,有些是周围环境造成,有些是原生家庭原因,治疗的方法也多是去寻找外部症结,然后循循解开。
而这本书的作者加勒特.克莱默却觉得一切的原因应该是由内而外,他认为回到过去,寻找创伤的源头是错误的。
对于这两种观点,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所以不予置评对错。仅就个人观点认为两方观点都有可取之处,觉得可能要看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而论。原生家庭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作者提出的归于内心的平静也确实有道理的。因为不论古今中外,能够静心修行之人,他们确实不会在精神上出现类似官能症患者的症状。
但是有时又觉得本书所说的'向内探寻思想的非抵抗之路“又有些绝对了,因为如果每个人都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思想任其发展,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人以此为借口不去努力,美其名曰随从自己的内心呢?至少我本人觉得我不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去不抵抗,那我可能就过上了猪的生活,因为我喜欢睡觉。说真话,我更喜欢”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句话,因为我是个容易屈服于惰性思想的人。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相反的,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通向了解自己情绪的心灵之书。作者提出的情绪断舍离是一个很好的观点,只是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所谓断,即是从源头思维上断掉可能产生不好情绪的想法,所谓舍,即是舍弃不该有的多余的想法,避免造成情绪波动,所谓离,即是离开令自己情绪低落的想法,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纯粹的,自由流动的想法。所以,情绪断舍离,就像未雨绸缪一样,其实就是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将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思想,在坏的情绪还未产生之前就转变思维,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