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節 滄海桑田
曾經去過各種各樣的旅行景點,然而我都沒法將這次旅途歸結為一場旅行。
很多時候,我在想,為什麼我曾經去追求快樂,去追求在外面「遇到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最後都完全沒有任何獲得。
反而,自己僅僅是隨遇而安的一次「臣服」與「跟隨」,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沒有太多的評判和限制,這樣反而更容易活在當下。
佛說「有求皆苦」。
是不是代表,我即使不斷壓抑自己「想要去獲得快樂」的心情,也不代表真正的無所求。
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真的做到「無所求」呢。
舉目望去,我似乎擁有了挺多的東西,甚至屬於那種,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好玩的新鮮事物還等待著自己去挖掘,而不是那種「連外面有些啥都還不清楚也不了解」的人。
但我快樂嗎?
似乎並不是這樣。
隨著眼界慢慢打開,我從一開始滿足的東西,演變到現在對許多的事物都開始有「求」的心態。
什麼時候「求」的心態結束呢。大概就是得到它的一瞬間吧。
現在看到書籍,甚至看到玩具,看到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會亮眼放光,開始想要佔有,於是茶不思飯不想。
但其實,若將我所有的都拋開,只留下一間清淨的房間,我也能過的豐盛喜悅。
曾經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拋棄了熱鬧非凡的生活,走到凡塵之外的鄉間林中,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但似乎,他們也是真的明白了,在集體意識漁網扭轉的城市裡,自己的心一直無從止息,永遠在升起和落下中徘徊。
會看到外界的那種願景模式向你鋪陳開來:去流行的度假地,穿流行的服裝,用網上熱賣的物品。一件件在大數據庫下向世人撒網。心甘情願,我們在裡面旋轉,被拖轉著向一處跑著。
科技的日益變遷,房屋內的佈局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舊時代的家居用品早已消失。科技智能化的家居模式早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科技從來是給人的生活以便利的。從來沒有否定過這一點。
但這也是我所矛盾的地方:從工具,變成離不開的事物,到最後成癮。這個過程可能就是潛移默化的,以至於我很難回憶起自己沒有家庭清潔機器人。沒有智能手機。沒有智能聲控開關等等的自己的生活。
曾經的我,會好奇:為什麼班上這麼多同學帶蘋果電腦來上課。為什麼這麼多同學帶pad出門。
到現在,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pad,自己的學習進度會有多慢,看老師課間會有多不方便。
也沒有辦法想像沒有網絡硬盤的人生:那麼多資料哪裡存?
到現在,自己的一切,似乎都已經徹底被新科技鎖死。
回家的大巴上,許多同學都沉沉入睡。車裏一片寂靜,而我卻睜著眼,朦朧的看著窗外的風景,腦子裡還在思忖著:該如何平衡?該何去何從?
我想,既然沒有辦法徹底與之「決裂」,那麼,先從不影響自己正常作息開始好了。
如果說過去會因為電子設備而導致晝夜顛倒,那麼現在是時候回歸源本作息時間了。
仍記得上一次四點起床,九點睡覺的時候,是五年前。
那時候會覺得「原來時間可以這麼多」。
時間這根彈性的繩子,彷彿一下子被拉到了極限長。
每一天都能夠將所有的計畫有條不紊的完成。
告別了塞爾加湖區,我也即將告別過去五年來「被旋力拉扯進去的顛倒生活」,我想,這是給自己一次真正的機遇,去重逢曾經那樣的「自我中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