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个社群认识,一起学习营销,最开始的自我介绍,我忘记了你的具体内容,但是我知道我加上你的原因,第一,因为你的头像色彩很鲜明:第二,因为我在青岛读书,而你是日照的,第三,我想你是个优秀的人。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家人们要来青岛找我玩,听朋友说日照也不错,所以就想问问你日照有什么好玩的,你说,海吧,别的也没什么了,你说你也没怎么出去,我说好的。
直到有一次,在群里大家突然讨论起了爱情,一个男孩子说23岁的他觉得他已经不会爱了。大家纷纷聊起这个话题,也许这种最世俗的话题参与的人就会更多吧。
我们讨论大多人都将感情建立在理性上,也许是因为讨论时大家都是淡定的,对感情的复盘便是理性。
里面有人说,引用罗振宇的一句话:“婚姻、爱情是相互驯养和协同进化,你需要在两个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完成协同,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心智结构,一致的消费习惯。”
听后我觉得很赞同。
但是这时候你突然出来,说爱情不应该引经据典,就应该爱时轰轰烈烈,分时痛哭,说我们没有长大,会爱,就赋予了伤害别人的权利。
看到这段感性的话,却仍旧还是认为感情建立在理性,这时候感性才是真正的感性。
故事接下来是,你发了一条民谣的状态,然后我点了个赞,我们又开始了又一次的对话。
你问我营销和品牌的关系。还问我宝马的slogan为什么是更好的控制,大概是这样,你问我人们的心理是什么。我很认真的在思考,然后回答,却发现你想让我回答的和我说的其实并不相同,我更多的说的是表象,而你要的确实本质。
结果就开始了我们的聊天,开始了监督学习之旅,也许是每个人都希望更好,我们聊的还不错,感情也逐渐升温,你总是和我说你是孤独的,我以前不明白,现在我发现孤独也是一种刻意练习的结果。
要到故事的最后了,我很想谈恋爱,因为有很多爱,可是我又发现,很多人接不住我的这些爱,但是很巧,感觉你可以。可是你没有准备好,我不知道如果你准备好了,我是否还在。但是没关系,我们都要自己开心。
想以后生个儿子,这样就有两个人一起宠我,一起做个积分表,去用努力换取我们心爱的东西。
要是生个女儿,请你还是要很宠我,但是也要很宠我们的女儿,不过我怕我会吃醋,毕竟她比我年轻还可爱还会撒娇。
希望我可以像你的妈妈妥协,但是你不要。
希望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我们一起看书,一起旅行,一起分享,一起孤独却有爱。
我们爱彼此,我们彼此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