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阅读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其中谈到一个说话的艺术让我受益匪浅,在社交场合中,我们难免有时会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最简单的就是换位思考,为什么他会这么说,有什么合理性吗?如果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再想第二遍,是不是我想错了,他对了呢?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假设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如果想了第二遍,还是觉得自己对,再想第三遍,是不是我的境界不够,不能领悟他话中的意思,不能理解他。因为任何一个想要精进的人,都要多和比自己强的人多来往,所谓近朱者赤,如果整天跟臭棋篓子下棋,自己的棋艺只会越来越糟,多与比自己强的人交流,就可能会发生第三种情况,不妨进一步交流,深入地了解对方这么说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逐渐的就能避免习惯性失败。
有趣的是,吴军老师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在大街上有个疯婆子朝我大骂,第一,你骂回去;第二,可以选择不理睬的态度;而吴军老师采取的是第三种态度:反思,为什么她会骂我?自己无缘无故被骂,那么下次就避她远点呗。
如果我们总是能从不中听的话找出合理性,我们不仅进步快,而且眼界、气度都会比别人高出很多,慢慢迭代,才不会陷入林黛玉的困境。这个过程也许并不容易,一旦碰上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时,马上启动我们的合理性开关,直到找到对方的合理性为止。
这种方法应用在我的生活中,效果确实不错,初出社会,父母要求我差不多得找一个女朋友,开始我是与父母持对立状态,感觉没必要这么着急,通过吴军老师给我的指导,我深入思考了一下,为什么父母会这么说,原因之一是趁着他们还有能力,能够给予我一些支持,让我将来压力少一点,所以最近我会跟父母开玩笑说:好的好的,我努力早点给您带个儿媳妇回家。
简单的方法,通过刻意练习,可以减少与父母的代沟;可以让自己跟同事的关系更融洽;可以让自己的眼界更高;迭代进步,“践”行“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