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都破于1644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几十年的争夺,却在这一年以一段“怒发冲冠为红颜”形势急剧变化。
李自成在三月攻破京师,崇祯自缢于煤山。本来按明以前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塑造的应是,改朝换代争做开国功臣,这时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见京师已破,主已自缢,是准备投降汉族的,再加上李自成以其父及家属作要挟,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已是答应。后来听得爱妾陈圆圆被掠,大怒,走回山海关。这时李自成见招降不成就起兵攻之。闯王采取了一个最不可取的措施解决山海关防线上的守军。这些守军是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的,是在战事中成长的精锐之士。他们也成为成就清王朝的铺路人这是后话。闯王的极端迫使的吴三桂背负民族文化不齿的骂名走向了另一个政治体(明亡,新势力不容)。
这时的清政府实权人是多尔衮,他的兄长皇太极在1643年死了。1644年6岁的福临 被立为帝。福临的册立在清政府中旋起很的风波,可以说在托一些时日会可能会变为内乱,这样的话本来就不强的清就会更弱。这时候的关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吴三桂的投降,给整个清政府以冲击,几十年没能踏过的山海关,就这样被占领,于是京畿门户洞开,加上李自成仓皇起兵原本是对付吴三桂的,现在多了一个新集团,让他败走。在李自成和吴三桂的战场上,清军是在吴、李正酣时进入战场的,这对李军团是很不利的这种比例不是数学中的2:1,应该是2要变得更大,1要变得更小。此消彼长败局已定。闯王的胜利果实被窃取了。这时候的李集团是自己的战略认识不到位和对形势的认识没认清,对关键问题、关键人物的处理失误或者可以说是错误。
这样清军于1644年五月入京师,十月清主福临入京师。 这种变化猛然的将清高层的注意力转向中原,一定的时间上和程度上缓和了矛盾,这是清王朝最大的幸运。
清在入主中原后,其八旗兵和山海关降兵在经过几十年的较量,可以说是当时的全国精锐。现在都为清政府服务,这也是清王朝的幸运。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又不断的收降李自成的起义军(起义军也是经过战争的洗礼的,他们的不足就是眼光不远,头脑简单) ,还在借着前明的力量打压和招降前明军队,实际上的八旗军也只是在战争的开始阶段介入较强,随着占领的地域不断扩大,八旗军也勉强守城和拱卫京师,可以说广大的地域还是汉人自己打自己(说到这我就在想历史的轮回,想想明朱元璋所要消灭的蒙古军实际的大部分不是他消灭的,他消灭的都是汉人:刘福通、张士诚、陈友谅。真正和蒙古军较量的就是这三位,没想到明的灭亡是外族借助汉人大汉人,如此的相似)。正是由于是汉人自己在打自己,所以就不可能出现在像中世纪的宋一样出现一个南明。并且还值得一说的是四川,他这时是一个完整的政权体——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四川又是天府之国,蜀道难行。这里是吴三桂打下的。清军对一个山海关就几十年不下,说明他没有这个能力攻险隘。
说道这这些战事只是在后来的清军攻取江南时才破坏了前明的经济命脉,明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着他的南京地区,也就是江南。
这里说的都可以说是清王朝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