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称帝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400多位皇帝。作为皇帝,他们生前显贵,死后的墓穴陪葬异常丰富,所以他们的陵墓就成了盗墓贼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
当年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挖掘后,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发掘技术有限,使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迅速风化,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出台政策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
然而在中国还有三个比较有名的皇帝陵墓,一个找不到,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动,这三个陵墓分别是成吉思汗墓、秦始皇陵和乾陵。
秦始皇陵虽然已经找到,但是当前的技术达不到挖掘的要求,陵园的陪葬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盲目的挖掘只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所以到目前为止没人敢动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墓是找不到,现今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内的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陵墓在哪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而乾陵则是挖不动,乾陵依山而建,和整座山合二为一,加上石灰岩质地坚硬,以及陵墓内巧妙的反盗墓装置,至今都没人挖得动,曾经数万大军挖空大半个梁山都没能找到乾陵的入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这座乾陵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第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葬于乾陵,但是此时的乾陵还没有完工,仍然在修建。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李显下令将武则天葬入乾陵。
所以,乾陵也成了唯一一座葬着夫妻两位皇帝的陵墓。
乾陵修建时,正直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李治去世的时候,将全国1/3的财政全都纳为了自己的随葬,武则天去世的时候又将全国1/3的财政纳入皇陵,因此后人估计乾陵内至少有500吨的珍贵随葬品。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皇家难得一见的古董。除了那些金银财宝,更多的是早期的古玩字画,据说享誉世界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作品)就在里面。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就对这座皇陵产生了兴趣,他说:“倘若有朝一日能打开乾陵,那么说不定众多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文卷孤本可以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说不定我们可以真正看到,李治、女皇、上官婉儿等人的画像和亲笔的文卷,这一定是一件震撼数千年的大事。”
所以乾陵里面的珍奇异宝应该是价值连城的甚至都是无价之宝。有朝一日或许我们真的能够看到乾陵中的珍宝。
除了乾陵里的珍宝外,乾陵地上的遗存也有很多无法解开的秘密。无字碑上为什么没有文字?无字碑到底是谁立的,是武则天立的还是李显立的?乾陵朱雀门边上的六十一蕃臣石像为什么没有头?
乾陵还有“挖不动”的说法,在历史上曾经有三次被盗,乾陵都安然无恙。
第一次是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第三次发生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盗贼横行,孙殿英就曾盗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当时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领部队驻扎在乾陵,用真枪实弹动用一个师的兵力去偷盗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很多地方,但是都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后来在周总理的关照下,乾陵的发掘工作就此停止。
小结:
乾陵中的宝藏到底有多少?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秘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等我们的考古技术成熟后一切谜底都将会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