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感想
听俞老师的课,有一种越听越透彻的感觉,什么知识点他都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准确的说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明明白白的。看上去朴实无华,实则很有深度,每一节课都娓娓道来。
俞老师很注重并且也很擅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启发学生,把生活经验,生活语言变成数学语言。《年月日》一课,俞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时分秒切入,与学生对话这三个字都在说什么事情?这三个时间单位中,哪个时间单位最大?最小的时间单位是哪个?1秒能干哪些活?上一节课大约要用到一个什么样的时间单位?等这一连串的问题充分的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数的初步认识》俞老师分别出示两个饼,一个饼,半个饼,小半个饼,小小半个饼,让学生用数学来表示,很自然的2,1就出来了,半个饼,小半个饼,小小半个饼引出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俞老师问这半个饼是怎么来的,谁能说清楚是怎么来的,推动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半个是一个分成了两半。为什说分成两半,不说分成两块呢,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一半是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拿出其中的一块。这一句话可以用数学来表示,-表示平均分,两块用2表示,一块用1表示,慢慢把½引入,二分之一读法的引入也是那样的娓娓道来,言之有理,分母是二分,分子是之一。学生弄透了半个,小半个怎么表示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1/3能不能读作二分之一,为什么?由于学生对于二分之一理解的透彻,自然也就能说出其中的原因。俞老师又问这些数是怎么来的?学生通过亲身感受知道这些数是分出来的,为什么叫分数,印象也十分深刻。分数是有几个部分组成,趁热打铁,梳理了分数的知识。练习题以¼为例,还是问题引领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发现吗?这三个阴影部分一样吗?为什么都用¼表示?更深入的突出分数的本质意义。
《时、分、秒》比时大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多少日是一月?同意谁,他刚才说了什么?哪里不舒服?怎么不舒服了?你不认可别人认可怎么办?谁有什么好建议?哪种方式比较合适?然后发日历研究一年的12个月份到底有多少天,以及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课堂上聊着聊着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悄无声息,不留痕迹就掌握了知识。听俞老师的课,深深地感受到,教学真的就是一门艺术。
没有经验的教师可能会把重点放在别的地方,俞老师这种有经验的会更专注课堂本身,所以俞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足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并且有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