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政治素质考察要防止大而化之,走走过场,防止用文字材料代替现场考察,防止用业务能力代替政治素养,防止成为有心者的秀场,确保选出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防止“泛滥”,有的放矢。政治素质具有一定的潜藏性和可包装性,需透过现象看本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试行)》中提出“看政治忠诚,看政治定力,看政治担当,看政治能力,看政治自律”的五条标准。将“五看”标准落实落地,要避免单一僵化的考察方式,构建多维度考察体系,防止概念化,表格化、程序化,要加强同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联动配合,通过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班子调研、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等手段,随时、随机、随处掌握干部政治素质和德才表现。在考察过程中既要注重群众口碑,也要防止偏听偏信,防止个人情感影响考察评价的现象,对于不同意见、反常现象要深度挖掘、谨慎求证、去伪存真。
防止“肤浅”,立体画像。由表及里,生动评价,才能画出干部“精准像”“生动像”。要坚持把领导同事评价和社情民意调查结合起来,把平时表现和“战时”表现结合起来,把“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和家风建设结合起来,既观其言、又观其行,看准干部在急难险重、大战大考、重大斗争中是否能够坚持原则、是否具备斗争勇气、是否敢于担当作为,看清干部与朋友、与社会交往是不是坚守住了原则、是不是与“八小时之内”保持同一标准、是不是在自我约束上有所放松。
防止“漂浮”,评用结合。政治素质考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考评档案,把政治素质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培育、选拔、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考量。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那些在考评中德才兼备、本领高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要放心大胆地使用起来,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把“伪忠诚”、“两面人”、“糊涂人”挡在门外。同时要注重源头防范,在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招录中进一步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力度,守好第一道门,将动机不纯者“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