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过一段时间,中年危机就要刷屏一次,最近一篇就是《两套房贷,两个孩子,38岁被迫辞职入不敷出怎么办?》。
男主人公在深圳奋斗十几年,与妻子生有一儿一女,买了两套房和一辆车,俨然是普通人都向往的中产阶级生活,却因公司的突然劝退而失业,生活一下变得入不敷出...
原文如下: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11年生了个儿子。
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一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
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大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房价太高,还是我们家境不好的就不该来深圳工作?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无奈,高学历、高薪,而且加班加点并非不努力,可生活为何会变得如此狼狈?我觉得有3个原因:
1、缺乏理财技能
不会理财是的男主人公陷入生活窘境的根本原因。
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
男主人公在知名企业HW工作,月薪到手2W+,加上奖金、分红,还持有公司十几万股票,收入非常可观,但却缺乏管理现金流能力,从房贷可见一斑。
家庭每月最大的支出是房贷,主人公第一套房2010年买,二手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一共120万。那么他最少也得首付40万,贷款80万,分15年还。也可能首付60万,贷款60万分,10年还。
无论选择80万还是60万,相对来说都是最差选择,如果男主人公拉长贷款年限,选择30年,80万月供4K或者60万月供3K,每月就少还2~3K,每年至少省下3W左右。
接下来,在又生了个孩子的情况下,还加杠杆(抵押房产换来70万)勉强又买了一套,贷款260万,月供1W7,与之前如出一辙,依然是20年,如果是30年,月供1W4,每月减轻压力3K,每年又能省下3W+...
男主人公资产配置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连最基本的存储6个月日常生活费现金都没有,虽然家庭的账面资产有大几百万,但只是个安慰罢了,房子并不能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两个孩子和老婆都要吃喝。
过于自信自身掌握生活的能力,过于信仰房子而不是寄托自己,成为他陷入窘境的根源。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强行插入广告,接下来我会持续分享关于理财的内容)
2、职业认知落后
突然的失业,是造成这一切的最直接原因。
男主人公毕业16年,在HW工作了也近10年,但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
这段话更体现了他对职业的认知:“我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认知往往引发行动,男主人公工作近10年也没能打磨出不可替代的能力,最终被公司劝退。
我一直认为这是上个世纪的职业认知,我们现在处在个体崛起的时代。知识大V万维钢老师曾说道,互联网放大了每个人的能力,个体与组织之间将不再是上下级关系,两者之间关系将逐渐趋于平等。所以在这个时代,个人既要借助组织平台的力量提升自己,也要不断自我完善,与平台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达成共赢。
还有一个重要的认知:我们尽量要掌握多个技能,这是一个多维竞争的时代。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单一技能、单一收入已经不足以应对明天的变化,这个主人公就是个很好的栗子。
再举个惊悚的栗子,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未来简史》中提到,未来单一技能的人很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律师、医生等等,就像工业时代到来,取代打铁匠一般。那时还会出现一大波没有工作价值的人,不要以为很远,很快就会来...
3、人未衰,心已老
男主人公三十几岁,依然很年轻,但却悲观的认为自己老了。
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猜大多数人都这么想,身边一些朋友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了不能在外漂了、不能干***了、该回家结婚了…”其实这些都是缺乏人生规划的表现。觉得结完婚就没事了,40岁就老了等等都是典型的终点式思维。
30岁也好,40岁也罢,都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跨过里程碑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依然有很多事要做,依然可以从新开始。HW老板任正非不正是43岁才创立的公司吗?
你可能觉得有点鸡汤了,那么来看下客观事实:人们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了,全球范围内各地区不等,但总体上是两代人,平均寿命增加了15~30年。多出的这十年还不够重新再来吗?
掌握理财技能,重新思考工作,里程碑式思维,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希望我们“人到中年”时,能够从容面对。